豆瓣9.8神作,中国人的处世之道,都被它说透了
除了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与权谋之书,《资治通鉴》更是一部拨云诡谲、字字珠玑的历史故事书。火烧赤壁、螳螂捕蝉、武帝托孤……的来龙去脉,你能在这一睹全貌;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刘邦的用人之道、孟尝君的修身之道,你能在这里读到精髓。上起战国,下终五代,16个朝代的君臣治乱、是非成败、前因后果,《资治...
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人之道至今无人超越,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李世民则既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又能开放取才、开放用人。首先,李世民用人只问才、德,不问出处。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如:鲜卑族人尉迟敬德、南蛮酋长冯智戴、东突厥的李思摩、西突厥的阿史那社尔、铁勒部落的契苾阿力等都投奔到李世民麾下,后两人于唐太宗死后甚至想以身...
兵学撷珍 | “奇正”之道——《唐李问对》蕴含的兵学智慧
历代兵书中,对“奇正”用兵之道总结最全面、深刻的,当属《唐李问对》。《唐李问对》也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卫公问对》,或简称《问对》,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以问答对谈形式,讨论兵法的言论辑录,集中反映了两人的军事思想,在宋代被列入《武经七书》。该书突出的学术价值,正是其关于“奇正”内...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兴则国家兴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一古训跨越千年,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句话源自唐代政治家魏徵对唐太宗的谏言,深刻揭示了治理国家的关键所在——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这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结晶,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史为鉴,重视人才。回望历史,每一个盛世的开启,无不与人才的汇...
【每日社科】韩愈、王安石为何用中医之理进谏?
大病初愈,一般仍有邪气留恋之势,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要求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扶助正气、消除宿根、避免诱因等多种措施,使脏腑经络功能恢复正常。唐太宗居安思危,将听真话、纳诤言作为愈后防复的措施。《资治通鉴》载:“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tǎng)遽(jù)自...
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二: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翰墨风流冠古今!
《兰亭序》法帖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四十七岁时的得意之作(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兰亭序》...
公主出个嫁,走了两年多|西藏有路 古今不同之①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遣使至唐,唐太宗派人回访。当松赞干布听说周边国家纷纷与唐联姻,于是奉表求婚。可是这第一次的求婚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同意。返回吐蕃的求婚使者提到有吐谷浑人从中作梗,松赞干布十分愤怒,以此为借口,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联合羊同进攻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一直打到唐朝的松...
大唐盛世下三位帝王的用人之道,放到如今居然也不过时?
之后,宦官高力士问其故,玄宗道:“朕任元之以庶政,大事当奏闻共议之,郎吏卑秩,乃一一以烦朕耶?”后来,高力士向姚崇道明原委,“崇且解且喜”,“朝廷闻者,皆以上有人君之大度,得任人之道焉。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还能够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出现了唐朝历史上继唐太宗之后谏诤的第二次高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思想与启示
文帝更是被誉为古来最仁爱的皇帝,其诏曰,古之圣王“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汉书·文帝纪》)。唐太宗更是将民生民安与国家安宁联系在一起,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从而...
“真真高丽丸子”牛黄在唐罗外交中的“特别使命”
同时,莱州、登州等地众多新罗馆、新罗坊等专门接待新罗人的客站和新罗侨民聚居区也显示出山东半岛地区与新罗的往来之频繁。唐王朝的土贡制度虽要求“贡需任土”,但从他处购买珍稀物品进贡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岭南道土贡的犀角、玳瑁、真珠(珍珠)等,均为南海诸国特产,自汉代起便是南海诸国向中原王朝朝贡及贸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