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强化法治支撑,护卫黄河安澜
生态法治越严密,法治生态越优良。我国的法治体系承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化的制度系统,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整体性的治理功能。这种功能不仅意味着制度规范,而且包含价值引领和实效保障等配套工程。黄河流域发展和治理的法治化只有进行时,没有终止符。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求将...
新华时评丨胸怀天下 笃行不怠——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传承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和合共生的由衷向往。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尊崇仁德博爱、立己达人,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些精神理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凝聚成当代中国人民对建成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培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土壤(人民时评)
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以人为本、悬壶济世”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核;同时还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等,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可以说,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弘扬中华优...
【地评线】长白时评:“植树节”开启绿色征程 “中国绿”创造世界...
见证岁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植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华文化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相传舜帝时就设立了虞官,是最早的“林业部部长”。西周时,特设“山虞”“林衡”专职管理山林草木,并规定孟春之月和季夏之月“禁止伐木”。春秋时,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
【光明时评】设立全国生态日,是标志更是动力
光明时评设立全国生态日,是标志更是动力来源:光明日报[光明时评]??全国生态日定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6月28日表决通过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决定指出,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新华时评·传统村落保护丨塑形铸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传统村落保护要铸其魂(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世代生息于斯的村民,是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道法自然”“勤劳节俭”“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价值理念没有改变。要尊重传统村落的自然文化节律;特别是来自城市的规划者、设计者,要尊重村落的历史、文化、习俗...
新华时评:春风作雨催耕忙
春华秋实,夏长冬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遵循、掌握,体现了应天顺时的信念。《齐民要术》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这个“天”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大气层,是对自然运行法则的认识和信赖,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理念。
中新时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巧妇难炊”,为何中国“有米下锅”?
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平等”等思想和理念体现了朴素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指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独具魅力。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中国已经将生物多样性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标和手段。
新华国际时评: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身处百年变局的历史时空坐标中,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不仅将决定人类未来,也攸关这颗蓝色星球的命运。物种与物种的和谐,勾画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美好生态图景;人与自然的和谐,描绘出人类赖以生存、永续发展的美好生态环境;不同国家、民族、文明的和谐,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让我们携起手来,...
【天山时评】“尊重”是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仅是古人生存智慧的总结,更是当下迈进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动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