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雅集——用读小说的方式打开《资治通鉴》
金庸先生熟读《通鉴》知晓历史规律,靠它把握时局;曾国藩一介布衣成半个圣人,称一生反复读《通鉴》,可解人生困惑;全书294卷,写尽1300多年王朝兴衰,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的智慧全书,人情世故、智谋心思、周全智慧……全都浓缩在这一本书中。当你真正读完《资治通鉴》这部厚重的历史大部头,认知水平一...
福利丨作为现代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资治通鉴》?
你想,《资治通鉴》诞生于宋代,和《春秋》《左传》《史记》《汉书》这些书相比,不仅是篇幅长、历史跨度大,它还因为卷入到那个无穷增值的循环里去的精神资源更多。这些资源既包括到宋代才正式成熟的儒家意识形态,也包括伟人在思考当代中国问题的时候读了它17遍的传说,等等。看待精神资源咱们就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哪里...
就算败家,也要有一间书房
但整个空间已经被完全占满了,没法让朋友来做客,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了。这边的书架比较大、比较结实,大量艺术画册、考古方面的书都在这里,还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这些大书,以及古典文学,从《诗经》往下都有,基本都放在客厅。还有几个书架放的是中国茶书,比较常用,就放在书桌旁边。饭桌变成了我写字的地方,上面...
许倬云:明末中国知识分子承受西方的影响,在清代并没有消失
中国的历史,其实不是《资治通鉴》的体例可以完整涵盖的。以上这些是我以读者的身份,向本书的读者们提出一些常被史家忽略之处。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作者:许倬云;编辑:荷花;校对:柳宝庆。封面题图素材为纪录片《他与帝国同行》画面。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
【精彩书评】《资治通鉴启示录》灿烂的开元盛世——盛世有多盛
《资治通鉴启示录》作者:张国刚中华书局书评灿烂的开元盛世——盛世有多盛文/张国刚除了太平公主干政的短暂波折外,玄宗初年的政治,一切都基本按照既定方针进行。从开元元年(713)到开元八年,姚崇、宋璟相继为宰相,他们大力改革弊政,短短几年,就做到了“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开元时期著名的宰相...
书评:为政以德 以史为鉴
书评:为政以德以史为鉴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文|高庆成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表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人无德不立,要成才先成人。《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
福利丨那么多《资治通鉴》的版本,熊逸为何还要再写一本?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1辑)前方预警,福利来袭正如哲学可以反观日常,历史亦可言说当下,读史,是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只是大部头的《资治通鉴》会让许多人望而生畏,要想读出其中的深意,更是巨大挑战。熊逸老师不仅精通史料,而且视野宏阔,他的精湛解读,贯通中西古今,既有对古人透彻的理解,也有对今人深切...
上海书评︱何德章谈《魏书》的编纂、点校和修订
何德章:对《魏书》传世文本的整理,始自宋代,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即用“考异”的方式,对《魏书》中文字歧异、矛盾之处有所指明。宋代雕版印行,元、明时又对宋代传下来的残缺版片加以补刻重印,形成所谓“三朝本”,这成为后来《魏书》各种版本的祖本,包括明代的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代的殿本、金陵书局...
上海书评︱冀朝鼎八十年前对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预测
而南方的“楚越之地”则被认为“地广人希,……无积聚而多贫”。这和《禹贡》时代的情况大体一致。但到了《资治通鉴》时,中国经济地理已经出现了“扬(州)一益(州)二”的全新格局。从宋元开始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时“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都说明了这样一种向南发展的整体趋势。
微书评
而今真是难得,72位学者竟敞开心扉,向读者介绍自己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其中多是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包括政治、经济、文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旧制度与大革命》《鲁迅全集》等。也有符合大众阅读口味的通俗读物,比如四大名著、金庸的小说等。当然,更有带着浓郁时代色彩的书籍,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