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清代论诗绝句中的形象及其文学批评分析
清代诗人立于文学批评的角度利用论诗绝句言简意精、凝练含蓄的长处对苏轼及其诗文进行品评,并对前人已经发表了的关于苏轼的评论作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与阐释,同时又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虽是各抒己见,但也能够总结出来共通之处,这对研究苏轼及其诗文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论诗绝句中有关苏轼的描写及文学批评对于当今苏...
杨辉:新时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与文化创造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深度感通宏阔的时代消息,以“第二个结合”蕴含的思想精义指导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在破除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的观念窠臼中建构融通古今、会通中西的文化和文学史观,并以此为基础有效促进中国古典文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切实推进文论的“中国话语”的建构,兼以独抒性灵、不...
李嘉诚回应“不爱国”质疑 引苏轼白居易诗词表心迹
中新网9月30日电据香港《明报》报道,长和系主席李嘉诚29日首度回应近日媒体对他“撤资”的评论,他在声明中也回应了一些舆论有关他“不爱国”的质疑,以北宋文学家苏轼词句“此心安处是吾家(乡)”,以及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我身(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表心迹。据报道,对于内地有评论文章重点批评李嘉诚撤资,...
宋代文学批评中的诗词互证与辨体思想
固周密将三首诗(《无题》、《无题》、《醉题》)和一首词(《风人松》)放在一起进行批评,指出陆游对于同一主题的反复赋咏。而周密之所以能得出这一结论,当是缘于对诗词意旨的解读及相似意象的捕捉,如“裘马”、“锦江”、“吴笺”、“闲人”等。此种创作现象并非陆游特例,而是宋人的普遍情况,如苏轼有《和...
王天觉:知宋,而后知宋代之文学
苏轼的诗、词、文、理论批评均造诣深厚。在宋诗部分,编者未选苏轼诗歌的研究文章,而以理论研究代替,一方面因党圣元先生的文章对苏轼诗歌理论进行了全面分析,另一方面体现了编者对苏轼诗歌理论的格外重视,这也印证了知宋代文论而后知宋代文学的理念。文论研究可协同省察“宋调”之生成,其功能在于策应文学研究,而非代替...
公共基础知识速记常识——文学常识
9.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10.韩愈最早提出古文的概念(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代表作品有《师说》《祭十二郎文》《马说》等1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在柳州做官,故又称柳柳州12.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13.柳宗元是我国第一位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
谁看不起词中老杜?——谈文学地位的升与降
王国维说欧阳修、苏轼、秦观等人皆“不逮先生”,就是说清真先生的词冠绝北宋朝。本文题目中的“词中老杜”正是出自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1906年撰)。《清真先生遗事》刻本,1927年。民国年间,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指出:周邦彦“开咏物一派”(页255)。又说:“周邦彦是以宫廷词人的地位,审音协律,注重...
苏轼的魅力:从宋代“东坡粉”说起
三年后,苏轼与好友孙觉相聚。孙觉是高邮人,和秦观家沾亲带故。孙觉拿出秦观写作的诗文百篇,请苏轼批评指正。苏轼读着读着,恍然大悟,笑着说:“上次在扬州寺壁上题诗的,一定就是这小子!”没过多久,秦观便由一名“坡粉”,如愿以偿地晋级为“苏门弟子”!
治水名人故事 | 苏轼: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水患虽不可避免,但苏轼认为,通过努力是可以将其战胜的。在《钱塘六井记》中,他批评道:“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他认为,治水应该未雨绸缪,立足全局,规划周全,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探寻苏轼的知识世界(博古知今)
苏轼在岭南期间对当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开发铜矿求富行为提出了批评,谪居海南儋州时作《蜀盐说》,对井盐的历史地理及技术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些零碎的、无意的发现,也成为苏轼知识世界的一部分。或许是由于苏轼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比较耀眼,较少有人关注苏轼在文学艺术以外的成就。我个人行走在探索古代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