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到晚期,先民持续营造城墙、外郭,形成了结构完备的良渚古城体系。图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动物考古学家宋姝在拼对良渚时期的动物骨骼遗存(2024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冯源摄据悉,本届“良渚论坛”在“文明之光”对话环节,将邀请中外考古学家对良渚考古研究的系列新发现、新成果进行讨论,进一步扩大良渚...
良渚国际考古中心在余杭揭牌!
通过这个平台,良渚最新考古成果将及时向国际发布,还会向世界介绍中国特色的考古研究方法,并积极走出去和其他文化展开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互鉴。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自2022年开始担任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致力于分析古代陶器与动物骨骼,他在良渚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良渚遗址出土的稻米、动物骨骼和黏土等。米田穰十分...
程义陈杰:玉器让崧泽良渚成为“满天星斗”中耀眼星|169-1②
金沙遗址发现了玉琮,时间上与良渚文化相差一千多年,距离上相差近两千公里,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很难说互相之间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商代或者商代晚期金沙遗址对玉或琮的崇拜依然存在,这是长江下游文明对于中华文明发展过程的影响。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各个地区的文明组成了现在的当代中国,这是我们理解中华...
我的青春我做主丨良渚考古新生代·??宋姝
几千年前的狗骨骼、猪骨骼、鲨鱼牙齿,这些古老的化石在她手中如同拼图一般,被贴上了历史的标签。良渚古城被称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经过四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目前遗址中已经发现了53个种属的动物遗存,现在探索良渚文明秘密的接力棒,已经传给了宋姝这代年轻的考古人。
三星堆、石峁、良渚藏了多少秘密?一起探访三处遗址的“前世今生”
邵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2012年5月,石峁遗址的系统考古发掘正式启动,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硕士毕业仅三年的邵晶,成为石峁考古发掘的现场负责人。石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高家堡镇,煤炭资源让神木发展迅速,产生的效应就是边远的村子人少,几近废弃。考古队来到这里,只能租住废弃的窑洞。
访浙江考古“科学家”:无科技不考古
而在杭州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考古与科学的结合,拥有多种可能性(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这里设立了多个科技实验室,考古工作人员从事着植物、动物、玉石器科技考古等研究。良渚人吃什么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动物考古专家宋姝告诉媒体,在良渚古城遗址里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中,猪骨约占80%,但这并不能成为考古学家推断“良渚人爱吃猪肉...
追光—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路|一座五千年古城焕新文明之光
以守护、传承良渚文明为荣耀,如今,年轻一代“良渚”考古人,正从前辈手中接棒。他们可以从一块动物骨骼、一颗果核,甚至一枚玉石残片上,触摸史前人类活动的蛛丝马迹。“90后”的张依欣从零开始,搭建起浙江省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库,藏在密林群山里的遗址遗存从此有“迹”可循。
文明求索:让文物说话 让历史说话 让文化说话
“地上荒丘一片,地下气象万千。”这是很多人初识土遗址时的印象。在良渚古城遗址,延伸参观点,也可以让游客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文化遗址的价值。良渚博物院执行院长马东峰介绍,这两年良渚开展绿道建设,通过长约17公里的绿道串联起良渚博物院、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瑶山遗址公园、双坝遗址等重要节点,并将其...
对谈|考古是什么?
因为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算上外廓城将近600万平方米了,还有专业化的玉器工业和复杂的水坝系统。现在不只有一个遗址,还有更早的凌家滩遗址,一个墓里面就出300多件玉石器,还有3000平方米红烧土,可能是宫殿遗迹。最近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挖的南佐遗址,也接近5000年前,有800多平方米的大殿,一个柱子的柱础直径就有近一米,另外...
黄翔:考古还原,广富林人依水而居,马桥人刻划陶文|讲堂169-2①
这是2008年福泉山遗址墓葬中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琮,是我亲手取出。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件玉琮应该是良渚古城区域外发现的最精美的一件。这件玉琮饰有良渚文化最高等级的纹饰图案:中间饰神人兽面纹,两侧为神鸟的构图,这些都是我们认为良渚文化最重要的元素。神人、神兽、神鸟共出代表最高的等级。自出土以来,这件玉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