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蒋庄遗址出土234位“良渚人”骨骼 迄今已四五千年
江苏兴化蒋庄遗址出土234位“良渚人”骨骼迄今已四五千年经过南京博物院4年多的考古发掘,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遗址初露真容,该处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存迄今已有5000多年。考古专家分析,此次考古不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的传统学术观点,而且首次大量出土良渚时期先民骨骼,通过现代科学检测,那些隐藏在骨骼中的...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到晚期,先民持续营造城墙、外郭,形成了结构完备的良渚古城体系。图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动物考古学家宋姝在拼对良渚时期的动物骨骼遗存(2024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冯源摄据悉,本届“良渚论坛”在“文明之光”对话环节,将邀请中外考古学家对良渚考古研究的系列新发现、新成果进行讨论,进一步扩大良渚...
良渚国际考古中心在余杭揭牌!
东京大学教授米田穰自2022年开始担任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致力于分析古代陶器与动物骨骼,他在良渚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良渚遗址出土的稻米、动物骨骼和黏土等。米田穰十分期待良渚国际考古中心的建成,他说:“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更多外国考古专家一同到良渚参与研究,我很期待多元思考给我带来的学术灵感。”将来...
程义陈杰:玉器让崧泽良渚成为“满天星斗”中耀眼星|169-1②
金沙遗址发现了玉琮,时间上与良渚文化相差一千多年,距离上相差近两千公里,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很难说互相之间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商代或者商代晚期金沙遗址对玉或琮的崇拜依然存在,这是长江下游文明对于中华文明发展过程的影响。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各个地区的文明组成了现在的当代中国,这是我们理解中华...
三星堆、石峁、良渚藏了多少秘密?一起探访三处遗址的“前世今生”
2024年,从四川广汉、到陕西石峁、再到浙江良渚,探访三地考古现场,跟随考古学家回溯文明源流,感受中国考古新气象。2023年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三星堆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三星堆8个祭祀坑的年代问题。黎海超,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在三星堆...
玉琮王,穿越五千年的凝视
可能只有像麻雀这类小鸟的肢骨截面直径才比较接近兽眼的尺寸(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但是,目前还不能确定就是用骨骼来钻刻的。也有人实验考古,用狗尾巴草进行小口径管钻,也可行。玉琮王的发现,不得不说到反山的故事。1986年,良渚文化发现50周年,江苏已经拿出了草鞋山遗址,上海有青浦福泉山遗址,浙江,良渚文化的命名地,怎么没花头?
访浙江考古“科学家”:无科技不考古
良渚人吃什么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动物考古专家宋姝告诉媒体,在良渚古城遗址里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中,猪骨约占80%,但这并不能成为考古学家推断“良渚人爱吃猪肉”的直接证据,还需进一步研究。最终,宋姝发现,猪下颌骨上有齿列扭曲的现象,这是因为猪被人类饲养后,下颌骨退化变短了,牙齿也随之“长歪”了。
追光—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路|一座五千年古城焕新文明之光
以守护、传承良渚文明为荣耀,如今,年轻一代“良渚”考古人,正从前辈手中接棒。他们可以从一块动物骨骼、一颗果核,甚至一枚玉石残片上,触摸史前人类活动的蛛丝马迹。“90后”的张依欣从零开始,搭建起浙江省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库,藏在密林群山里的遗址遗存从此有“迹”可循。
【文物普查寻迹金山】亭林古文化遗址
在良渚文化时期,玉琮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有玉琮出土的墓葬,往往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墓中还常有殉葬的现象。亭林遗址能发现如此昂贵精美的玉器陪葬品,且在墓的北端出土一具横置东向的狗骨架,可以想见墓主人的身份该是有多么的高贵啊!在金山,以亭林遗址为代表的良渚文化遗存,是金山地域在4000年前“中心”...
DNA动了!从甲骨文到景德镇 文化的力量穿越千年
近年来,良渚遗址吸引了很多“80后、90后”不同学科背景的第四代考古人。他们的到来为良渚考古团队注入了新活力,考出了更多新成果。“90后”动物考古学家宋姝正在实验室对一堆动物骨骼进行辨识、测量和记录。良渚遗址代表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稻作农业的最高成就,植物考古学家武欣在用显微镜对碳化稻米进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