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道家”,争论了几千年,究竟谁对谁错?
二者的人生观立现,道家主张出世,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儒家主张人定胜天;道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儒家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人生观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了儒家和道家之间的根本差异,也是儒家和道家之间一系列差异的原始基础。“世界观”就是如何看待周遭世界的对错,是在人生观基础之上对美丑善恶的衡...
尼山论坛|张其成:中华文化何以“博大精深”?
尽管儒家倾向于积极入世,道家偏向于超然物外,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积极、道家消极。实际上,中国人的骨髓里最终追求的是道家的逍遥与自在。儒家、道家和佛家三者相互融合,历史上被称之为“三教合一”。这种“合一”是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之上的,三家都共同体现了《易经》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张其成教授受邀出席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 并作主旨演讲
尽管儒家倾向于积极入世,道家偏向于超然物外,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积极、道家消极。实际上,中国人的骨髓里最终追求的是道家的逍遥与自在。儒家、道家和佛家三者相互融合,历史上被称之为“三教合一”。这种“合一”是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之上的,三家都共同体现了《易经》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矛盾式表达”缘何流行
许多“矛盾式表达”中有着儒家与道家的影子,二者一个主张积极入世,一个倡导超脱出世,看似对立矛盾,却为古往今来很多人找到了自洽空间。它们“穿透”了时光,悄然融入进我们的性格和表达中,日用而不觉。比如,“绝版平凡”就表达出了一些人既安于普通又不甘平庸的心声。三那么,该如何看待“矛盾式表达”?又如何为...
苏轼美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的融合——“三教合一”视角下的旷达超脱
苏轼的一生,是文学与哲学交织,艺术与人生并行的生动例证,他将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超然物外融为一体,形成了其独特的“三教合一”世界观,这种思想深深渗透于其艺术创作之中,尤其是书法艺术,成为其旷达超脱人生哲学的直观表现。在当代,重新审视苏轼的美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的融合,具有多重价值。...
老子主张无为,孔子感叹无为的至高境界,朱熹为何反对无为之治?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大学者,也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朱熹对“无为”思想,一直持有批判态度,这主要源于他对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强化。在朱熹看来,老子的“无为”带有消极避世的倾向,与儒家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相悖。他同时认为,治理国家不能仅靠“无为”,必须有明确的伦理标准,强调了“格物致知”,即通过学习和实...
向玉乔: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
德国哲学推崇理性、重视思辨、关注现实的思想传统对德国人形成理性严谨、求真务实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视经验、推崇信念、强调实用、注重实践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塑造了美国人敢于猎奇、冒险、创新的民族精神。同时受到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深刻影响,传统社会的中华民族形成了既能够积极入世又能够超然出世的精神品质。
【光明论坛·温故】常制不可以待变化 一途不可以应无方 刻船不...
作者葛洪认为,人们既要顺应自然规律,又要在遵循自然法则基础上努力作为。他在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上,借鉴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创新性地提出其具有儒道结合特点的变化观。这清晰地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理念,即始终以变化的世界为依据,明理适变并灵活应变。
八大山人晚年书法,怎么写成这样的?|篆书|行书|隶书|画家|行草书|...
从八大山人晚年的书法作品看,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的思想兼而有之,反映儒家思想内容的如《行书宋璟五律诗》轴〔26〕、《行书程子四箴》轴〔27〕,佛家思想的如《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28〕,道家思想的如《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册页等〔29〕,都是他书写的素材。此外,历代文人所创作的,带有失意...
王德峰季度讲堂:最好的人生,就是没有人为目标的人生
课上,王德峰教授将以《道德经》《庄子》为引,领大家探索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的玄妙境界,解读道家人生态度。道家和儒家共同出发点:天人合一。儒家道家虽有区别,但立场是相同的,叫天人合一。两家的区别在于重点不同,儒家的重点在人,道家的重点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