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与入世
佛教的看破红尘,达到涅槃的境界,是出世;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回归到本真,也是出世。而入世,就是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参与到世俗的事务、功名利禄的追求当中,掌握社会规则,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儒家对“入世”的观念体现最为明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提倡。
“儒家”与“道家”,争论了几千年,究竟谁对谁错?
二者的人生观立现,道家主张出世,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儒家主张人定胜天;道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儒家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人生观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了儒家和道家之间的根本差异,也是儒家和道家之间一系列差异的原始基础。“世界观”就是如何看待周遭世界的对错,是在人生观基础之上对美丑善恶的衡...
在朝与在野:米芾书法风格的转变
这背后是我们熟悉的范式:一边是儒家的规矩和礼教,往往与朝廷、官场生活的礼仪和规则联系在一起;另一边则是道家的自由和不羁,追求的是那种在山水间与大自然灵魂对话的境界。米芾在这两者之间游走,对儒家、道家思想兼收并蓄,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创作。美国艺术史学家石慢教授所著《米芾:风格与中国北宋的书法艺术》第三...
《种豆得瓜集》:川大教授的都市田园生活
出世为道家,入世为儒家,一淡泊一奋进,而人生智慧或许就藏在这淡泊与奋进之间。在书中的《自序》里,谢不谦有言:“我此生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主要来自传统的儒家与道家,有所为,有所不为,既做人生的加法,也做人生的减法,自我定位为儒家中的道家、道家中的儒家。”“作为文科教授,我追求的是学术与人生打成一片...
海峡传播_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福建省最大音视频新闻门户www.fjtv...
二、入世出世的生存哲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道思想和中国化的佛教。”[8]众所周知,儒家倡导积极入世,认为君子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老庄的“无为而治”“逍遥游”之说影响深远;佛教意在超越凡尘,教育信徒“四大皆空”“慈悲为怀”。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信仰就秉持一种实用主义态度...
装饰纸狂奔的几十年:从制造向研创的转型进化!
从道家的“出世”思想和儒家的“入世”思想出现后,二者互补相融,共同作用于并形成了传统的中国美学;而从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从法国引入日本,再由王国维等人将美学从日本引入国内后,开启了中国现当代美学(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建国初期,中国社会性质跨越过快,人民生活水平较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美和时尚的概念流行不及国外那样深入...
王雷泉:儒释道三教融会之下的《了凡四训》
并且,在形神关系上,理学家谈论鬼神仅偏重于谈哲学上的屈伸之义,忽略了接受人间祭祀祈祷的天神地祇在事实上的存在。第三,强调儒佛殊途同归。认为孔子自有出世心法:儒家的乾元统天之旨,通向佛教的毗卢遮那法身。所以,儒学中的“天”,在终极层面可与佛教的实相会通。
“横渠四句”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光明日报-光明网
“道统”概念的提出源于佛老思想在唐代的迅速发展,儒家知识分子认为,佛家和道家的“消极无为、游出于世”间接导致了原儒精神丧失。宋代以降,面对佛教“出世”盛行,知识分子急需创建一个新的政治文化传统来维持世道人心,找回人伦世界的价值和意义,这从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勃兴和积极入世精神的阐扬。
深度好文:通过一生经历,看苏轼儒释道思想的转变!
如此看来,儒道思想大有一种承接的意思,当儒家的入世思想使仕人陷入苦海时,佛老思想是他们救赎自己的一种很自然的选择,由入世到出世,最终选择遁世,若真如陶潜般“但使愿无违”,倒也不失为一种对人生的超脱。而苏轼的不合时宜,又在于此,有人说儒家思想是加法,而道家是减法,儒家要求学者建功立业,不断进取,而...
道家思想的出世与入世
本文选自梁兴扬道长答疑,原问是:@凌波仙子:传说道家教的是出世的道理,儒家教的是入世的道理。能讲讲这两家的区别偏重各有什么不同么?答:道也,儒也,出世,入世,名异实同。如同诸子百家一样,儒家和道家都是我们先贤认知世界而形成的学说集合,因为志同道合,兴趣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探讨世界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