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专家和一行禅师两种生死观的对比:理性到达和超越理性的体证
生和死是生命的两面,如果两者不同时存在,生命也就不可能存在,就像一个铜板必须要有两面才得以存在一样。只有在当下,我们才有可能超越生死,才有可能知道怎样去活,怎样去死。有些人说,如果你以佛教徒的角度去看现实,就会变得悲观,但用「悲观」或「乐观」这样的词语都太过简化真理了。重点是要看现实真正呈现出来...
佛教二十部必读经典 修士必看的经书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法中法界之根本经典,是佛教界公认的“经中之王”。《华严经》汉译本共有三种:一是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四十华严》;二是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六十华严》;三是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八十华严》,其中以实叉难陀的《八十华严》最为流行。《华严经...
莫言世界佛教论坛上谈佛教文化
莫言认为,从客观上来讲,佛教对校正人们的行为准则,安慰痛苦的灵魂、解脱人们面临困境,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有了敬畏感,人的行为才会有约束莫言在《生死疲劳》一开始就写道,世界可能不只是我们眼前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可能还有,比如说有地狱,也有想象中的天堂。在莫言的不少作品中都能看到佛教的影子。对于这点,...
李连杰谈新书《超越生死》:看淡死亡,身体差点吃不消。
李连杰谈新书《超越生死》:看淡死亡,身体差点吃不消。近日,李连杰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新书《超越生死》,他透露自己面对死亡已经非常淡然,并已经早交代太太利智,后事一切从简,不用立碑也不用办丧事,树葬海葬都无所谓。他还称自己曾因为要练出强壮的肌肉,练到几乎没有体脂肪,身体十分精瘦,结果没想到元气大伤,...
张文良:生死之际的修行,圆悟克勤禅师与“涅槃堂里禅”|圆悟克勤...
(一)这种禅是与临终体验结合在一起的修行。禅师平日可以畅谈“传佛心宗,续佛慧命”,但一旦面临生死之际,实际体会肉体病痛和精神的痛苦,就能够意识到平日的高谈阔论是没有作用的。这种说法与圆悟克勤关于“涅槃堂里禅”的说法相接近,都是强调参禅必须结合自身的生命体验,空谈无益;...
李连杰:面对死亡以淡然;信佛学佛——新书《超越生死》
李连杰对佛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信仰(www.e993.com)2024年11月2日。他曾表示,学佛是对生命的了解,是对幸福和快乐的追求,自己受到佛教教义的影响,并将佛教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信佛学佛是一种内在的修行,与外在的一切都无关。而佛教倡导超越生死的观念,强调无常和无我,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对生命和物质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因此,...
生死自在、向死而生|2024广州市大佛寺第六届生命教育学术交流会开幕
2024年8月10日上午九点,由广州市佛教协会主办、广州市大佛寺承办、岭南佛教文化研究院协办的第六届普觉论坛·2024广州大佛寺生命教育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市大佛寺盛大开幕。广东省民宗委党组成员、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罗龙先生、广东省民宗委宗教一处三级调研员黄展泉先生、广州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处二级调研员吴凤祥先生...
生死之交——7年,它让500多位癌症患者重拾生活信心|生命教育
学员安顿身心;传统运动主要是来自少林的修行精粹——禅武医功法,能教会学员在生活中践行养生运动;营养膳食指的是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科学家康景轩教授设计的营养学饮食课程,以全局、长期、精微地调理方式,让学员饮食习惯更科学和健康;而终极关怀导归则是通过系统地生死学教育,让学员不避讳谈死亡,坦然面对当下,生死自如...
刘月明:围棋与儒释道 围棋与佛家超然物外的境界
佛教经典统称为《藏经》或《大藏经》,分经,律,论,三藏,十二大部经,一万多卷,八万四千法门,可谓是典籍浩瀚,博大精深。但纵观历史,佛教与围棋之间关系密切,但也前后经历过对抗期,磨合期,融合期。对抗期大约在佛教刚开始传入中国之时,东汉至三国年间。这个阶段,佛教对围棋的基本态度是反对和排斥的。比如在《佛说长...
44位博士谈佛教,所有人都震撼了!(恭请传递给更多的人阅读)
接下来,我想在一位上师的指导下展开实修,否则通过闻思而得到的信念很有可能演变为单纯的纸上谈兵。既已从道理上了知了佛法的伟大,那就更应该将之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文人茶余饭后的风花雪月口头禅,根本不是我学佛的方向,因为在生死关头,那些破烂玩意儿绝对不可能抵御阎罗死主的催逼。所以我才要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