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伊凡·伊里奇之死》,解读托尔斯泰的生死观,核心是“爱”
《伊凡·伊里奇之死》中占据主要内容的是伊凡·伊里奇的死亡挣扎过程,所以有人说表现“生”的观念的内容并不多,实际并非如此。《伊凡·伊里奇之死》表达主人公“生”之观念的内容较少,但表达其他角色“生”之观念的内容比较多。首先,伊凡·伊里奇的妻子的“生”之观念是尽可能享尽世上一切荣华富贵,所以她放任伊凡...
托尔斯泰:向死而在的意义就是,幸福在自己心中丨景凯旋读经典
在中篇《伊凡·伊里奇之死》中,作家写了死亡这个题目,没有任何枝蔓,没有戏剧性情节,只是娓娓道来,竟让熟谙小说技巧的莫泊桑读了之后,感叹自己的全部作品毫无价值。让莫泊桑感叹不已的当然是作品的主题,它从生与死的角度,揭开了被日常生活遮蔽的一面。写《伊凡·伊里奇之死》的时候,托尔斯泰已经完成《战争与和平》...
139本世界文学佳作 | 但凡经典 皆予收录
6.伊万·伊里奇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张猛译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1910),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多部长篇文学名作。
中坤停摆,黄怒波去哪儿了?
去年,在一场由8848举办的总裁读书会“领读者”公益活动中(没错,就是听起来略山寨而又真实存在的中国土豪手机品牌8848钛金手机),黄怒波领读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他说,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我们为了房子更大,职务更高,为了成为比别人粉丝更多的网红而活着,这其实是一种...
伊凡·伊里奇之死-托尔斯泰的死亡小说和马斯洛的人生悲剧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读到莫德·博德金的著作《诗歌中的原型模式》时有感而发,总结道“贯穿这部作品的整个主题是,悲剧最终是原型支配和从属倾向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存在于个体,特别是英雄的身上,而且存在于个体与命运、自然和上帝之间。”而后,马斯洛总结出了人生21条悲剧铁律,伊凡·伊里奇之死位列18名,马斯洛是...
滚蛋吧肿瘤君的乐观是戏剧,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洞穴理论,你会怎样
《伊凡伊里奇之死》里面关于死亡的探讨有这样有一种观点,人只会有一次死亡,之前对死亡的认知就想说苏格拉底理论的那个洞穴里的光一样,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虚假想象,但是看着这样的虚假多了,就以为是真的不想接受客观的现实(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简单来说就是死亡是一个个体的事情,痛苦是个人的,遗憾是个人的,电影里的主人公想把周围的人...
《伊凡·伊里奇之死》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活着干嘛?
如果一个人临死之前的最后一个念头是:我可能是活了个假人生!不知道这算不算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俄罗斯人陷入了对人生意义的深深思考,他将思考的结果写成了一本中篇小说,叫做《伊凡·伊里奇之死》,这个俄罗斯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译者——皮特卡尔森之死
对于这个主题最令人难忘的思考出现在他的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和自传体回忆录《忏悔录》中。这两本书都是在托尔斯泰完成《安娜卡列宁娜》之后。《伊凡·伊里奇之死》始于1882年,1886年写完。回忆录虽然在1882年就完成了,但由于受到当时俄国审查工作的阻扰,只能私下秘密传阅。最终于1884年在日内瓦发行了俄文版...
安乐死合法化之争:我们以何种姿态面对死亡?
正如托尔斯泰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写道:“伊凡·伊里奇的(往日)生活最是单纯,且最为平凡,故是最恐怖可怕的。”如果我们只知道沉溺于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认识不到人的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从不进行有关死亡的严肃思考,我们定然不能够正确地处理生与死的关系。而只有时刻认识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刻都具有“向...
怀念史铁生:他用文字照亮我们内心的幽暗之处
而从表现同一主题——“久病无孝子”这一点来看,属于表现主义作家的卡夫卡的《变形记》显然比属于现实主义作家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更具艺术感染力。对于这一点,铁生的理解是很到位的,他说:“与其说‘艺术高于生活’,不如说‘艺术异于生活’。‘异’是自由,你可异,我亦可异,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