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本世界文学佳作 | 但凡经典 皆予收录
6.伊万·伊里奇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著张猛译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1910),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多部长篇文学名作。
通过《伊凡·伊里奇之死》,解读托尔斯泰的生死观,核心是“爱”
托尔斯泰的生死观都集中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包括自传三部曲、《忏悔录》《论生命》《伊万·伊里奇之死》等。他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其生死观的变化,《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追求自私的爱,最后卧轨自杀,这是一种毁灭自我的死亡。《克莱采奏鸣曲》中的贵族波兹内舍夫杀死不忠的妻子,这是一种毁灭他人的死亡;《复活...
《伊万·伊里奇之死》与人类终极关怀
《伊万·伊里奇之死》与人类终极关怀在我看来,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的代表性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等,皆是故事叙说性很强的作品,只有他的《伊万·伊里奇之死》(张猛译)是一部带有深厚哲理思索、充满人性探讨及生命意义寻根的作品。阅读之,一改前面叙事作品的轻松,相反...
托尔斯泰作品的伟大译者——皮特卡尔森之死
正如小说标题所示,《伊凡·伊里奇之死》讲述的是一个平凡但前途光明、事业有一番起色的中年法官最后几个月的故事。看上去微乎其微的小伤(他在新家挂窗帘,结果从椅子上摔下来,磕碰到身体),迅速恶化。医生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诊断结果、治疗药物和谨慎的安慰。但数周内,伊万伊里奇发现自己已是垂死之人,面临着痛苦...
闻一:叶若夫之死,俄罗斯为何不为其平反?
俄罗斯军事检察总署给了哈尤金娜一纸回文:“俄罗斯最高法院军事庭1998年6月4日确认,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不得平反。”现在,在俄罗斯只有两宗历史大案没有被平反,一个是叶若夫的,另一个就是他的继任者贝利亚的。这可见,苏联时期的“大清洗”以及此后的一系列镇压活动是如何地深深伤及了普通人的心灵,时隔半个...
乌克兰电力“1个小时就恢复了”,俄罗斯白忙活一场?丨大伊万问答
这个,大伊万觉得咱们话还是别说死比较好,12号咱看到了哈尔科夫5号热电厂被打击的视频和照片,遂第一时间咨询了当发电厂电力工程师的朋友,经过判断:俄军发射的3M14“口径”巡航导弹,起码命中了哈尔科夫5号发电厂的两个要害部位,一是一部发电厂的升压主变,从视频和照片中显示的情况看,这台升压主变被彻底摧毁;二是...
“死亡假日”:死亡的衰落与死亡图像的兴盛
又如托尔斯泰笔下的伊万·伊里奇(IvanIlych),他的死亡挥之不去,显然不具浪漫色彩,临终之际,他的身体变肮脏了,其命运也对周围人无足轻重。如今,死亡难以令人振奋,开始销声匿迹,人们对它的态度也发生诸多变化。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说:“人们必须铁石心肠,如此才能在读到小内尔(LittleNell)之死时不笑出...
景军×袁长庚:如果能够选择,你愿意以怎样的方式离去?
但是后来我觉得,人类学可能不能讲托尔斯泰,但是人类学讲《伊凡·伊里奇之死》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你不是作为一个终极的解释,你是作为一个伴读者,或者是一个陪伴学习的人,跟学生一起走进这个文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有些时候在上课的时候会刻意地以自嘲的方式降低知识传播和知识普及的价值,但是这些东西没有我们想象...
德军入侵苏联前苏军晋升了八位元帅,最后一位所有人替他惋惜
然而就在1945年3月26日,苏联红军攻入德国首都柏林的前夕,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却因病去世,后安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下。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里克:库利克被誉为红军炮兵的缔造者,有着“察里津炮王”之称,不但在苏芬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还为苏军发展出了令德军闻风丧胆的T—34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鉴于库利克为...
夜读丨《奇葩说》冠军邱晨自曝患癌:关于活着,死亡是最精准的教育
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写的同样是一个摔落楼梯后的主人公从活泼开朗变得忧心忡忡,因为他身边的朋友家人一再鼓励他,但是昂贵却没有效果的治疗和朋友的纷纷回避让他意识到死亡这个问题,只能由他自己面对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帮他承担。我们的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在帮助病人如何面对死亡面前,我们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