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1条:桂枝去芍药汤
在胸满的证里,张仲景一般不加白芍。白芍补血,胸满,就是在胸部气血交织,芍药补血归补血,但引气血下行,方向不对,所以去掉了芍药,会。中医遣方用药特别注意这个整体的升降开合。
方剂学习:白头翁汤和芍药汤都是经方,两者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在《伤寒论》里,对于“下利”有两个名方,一个是白头翁汤,一个是少芍药汤,这两个方剂又可以看作是“一对”。其中,白头翁汤根据组成来看,显然是针对热毒下利而设,一个特点就是有“热”。而芍药汤则更适合湿热下利,尤其是以营血有热适宜。从白头翁汤的配伍来看,里面有黄连黄柏,都是苦寒泄热之品,显...
人身自有大药,这本书里的方子调动机体里的药来治病!
七年以后,《伤寒论》里的芍药是赤芍进了教材,关键问题在于汉代没有白芍,就像张仲景他老人家不会给你用阿司匹林一样,所以我就是讲方药的量不同,那么它的主治也不同,当然方名也不同,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完全改了,这就是《伤寒论》是第一方书的来由。《伤寒论》不光是个辨证的书,它还是个方...
疫情过后,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天行病中医经方
《伤寒论》第30条提到「证像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该条为张仲景师门讨论的记录,言谈间仍用阳旦汤之名,可见当时此方正名即为阳旦汤,桂枝汤之名则为张仲景所设。经方中仅白虎、真武、小青龙汤方名还保存原名以外,其余余都看不到了,可知张仲景的确在方名上有所调整。在方剂组成方面,除小阳旦汤、小朱...
【学会专稿】浙江省国医名师陆拯:桂枝汤类方的临证运用
组成:桂枝汤+附子一枚(炮、去皮)。主要功效:调和营卫,助阳固表。简要主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21条)(九)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组成:桂枝汤去芍药+附子一枚。主要功效:解肌祛风,扶阳固表。简要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它被誉为“经方第一药”,究竟有何玄机,且看医圣张仲景如何运用
桂枝汤中的桂枝作为解表药,它起疏散风寒的功效,但通过与芍药的配伍,又起到了调和营卫之功,与甘草、生姜的配伍又加强了温阳之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然而,以桂枝汤的基础方开始变化,在仲景的经方之中,桂枝又开启了其他的治疗功效,具体如下:2.温通心阳、通阳化气(1)温通心阳...
古代痛风也流行?一个七味药的古方就能搞定痛风
所以,痛风也是历节病、黄汗病,张仲景治疗这个疾病有专方,比如黄芪桂枝芍药汤、桂枝附子汤等方。脚气病如何治疗古代治疗脚气病有多种方法,其中以鸡鸣散为主方,只要有便秘的情形,用鸡鸣散治疗一方一个准。组成如下:[鸡鸣散]槟榔7枚陈皮30克木瓜30克吴茱萸6克...
什么?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
仲景书与《内经》所论六经不同王叔和整理张仲景遗著时,以《内经》释仲景书,其中最重要的学术观点,即认为仲景书的六经即《内经》的六经,此亦是后世质疑集中之点。对此胡希恕多次讲道:“中医的发展原是先针灸而后汤液,以经络名病习惯已久,《伤寒论》沿用以分篇,本不足怪,全书始终贯串着八纲辨证精神,大旨可见...
胃痛,身上抽筋痛,两味药的小经方,帮你摆脱疼痛--中国数字科技馆
芍药甘草汤这是个非常简单但又十分经典的方子,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由白芍和炙甘草两味药组成,原文中为各四两,换算成现今的剂量就是各12克。煎服法推荐水煎服。这方子虽小,但临床功效可不能小觑。在《伤寒论》里的29条,这个方子治疗的是太阳病误服桂枝汤,出汗了以后使阴阳皆伤,经过治疗,阳虽恢复...
提醒:高血压患者慎用甘草
正因为甘草功效显著,所以古代医圣张仲景配方的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柴胡、白虎汤等,无不重用甘草。有人统计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处方256个,含甘草的处方就有154个。在现实生活中,甘草无处不在,即使是女性爱吃的梅子、陈皮、橄榄等零食,几乎都添加了能够带来甜味的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