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年近40纳12岁美妾,初见写下一千古绝句,现成男人的花言巧语
苏轼这一生,爱过很多人,可那个名唤“朝云”的女子,却是他一生的眷恋。虽然相识时朝云只有12岁,但他们也一起携手走过了22年,朝云去世时,苏轼曾一度放声痛哭。一个经历过仕途坎坷、被贬数次都保持乐观的人,却在妻子去世后浊泪纵横,足以看出朝云在他心中的地位。而这一切,都始于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苏轼叹好友人生坎坷,即景抒情作《赠刘景文》,最后两句千古流传
苏轼在杭州时很欣赏刘文景的诗文,所以称他为“慷慨奇士”,经常和他诗酒往来。苏轼对刘景文的坎坷身世非常同情,想要说一些鼓励他的话,可一想到他已是一位58岁的老人,就觉得普通的话已经没有办法激励他振作了,于是就写了一首《赠刘景文》送给他。《赠刘景文》赏析《赠刘景文》——北宋·苏轼荷尽已无擎...
苏轼的中秋情怀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始终以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他对于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贯穿了他的一生。无论是年轻时的科考之路还是后来的仕途坎坷,他始终将家人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不得不面对与家人分离的现实。在中秋这个团圆佳节里他更加思念远方的弟弟与家人。
苏轼在人生最低谷期,却写下堪称人间清醒的一首词,最后一句竟成...
经历“乌台诗案”的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来到黄州。在黄州度过第三个寒食节时,苏轼写了一首“寒食雨”诗。在诗中,苏轼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清冷景象,写出心中彷徨、悲凉的心境。诗如下:《寒食雨》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
“尚意”书风:苏轼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
确立个人风格的关键时期:进入中年后,苏轼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生活的坎坷,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此时,他的书法风格趋于成熟,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即所谓的“东坡体”。这一时期的苏轼书法,笔力雄健,意态潇洒,既蕴含着颜真卿的骨力,又不失王羲之的飘逸,更重要的是,他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融入笔墨之...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不胜枚举,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极具禅意,也可以是看作是苏轼的终极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因为苏轼晚年是笃信佛教的。庐山风光苏轼去庐山的因缘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在黄州接到朝廷新的任命书,到汝州任团练副使。四月,他告别黄州赴任,经过江西...
看了苏轼的一生,才明白人生再难,也要好好吃饭
苏轼不生于宋朝,或许还是苏轼,但宋朝没有了苏轼,未必还是今日闪耀着文坛荣光的宋朝。作为风一般的男子,苏轼,可谓把一个“风”字玩透了。1037年,四川眉山的一声啼哭,苏轼闪亮登场。图|纪录片《苏东坡》??1057年,他和弟弟进京赶考,一举拿下第二,赢得皇帝“为子孙谋得两宰相”的赞扬。
读懂苏轼,人生快乐
生活不如意时,不妨读一读苏东坡。他会在你纠结时,劝解道:“天涯何处无芳草”。受挫时鼓励你:“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感到孤独时,他亦能静坐身旁告诉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东坡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有人选了唐宋几位有贬谪经历的大诗人,看他们现存的诗词里,带“笑”字的篇数...
苏轼禅诗的观世三境
正如《六祖坛经》所云:“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经历坎坷后,苏轼开始以“二分”的态度面对人生。对于“尘垢”的部分,他轻描淡写地拂去,甚至予以宽容与体谅,使得它们全然失去了破坏力;而那些真挚的情谊与难能可贵的阅历,他愈加珍视,并转化为生活的动力...
苏轼与眉山:“此心安处是吾乡”
久而久之,故乡并不仅是眉山这个地方,身在何处,苏轼就会安于当下,将其当作故乡。他有诗云“吾生如寄耳,归计失不早”,这可能就是苏轼的人生观,世间之地都是寄寓,生命是一叶扁舟,漂浮不定,不必固守一念一地。经历三次被贬后,苏轼不再执着于身体上的还乡。被贬惠州时,他高吟“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