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于新时代精神文明
第二,以心为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关于“心”的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关于“心”的文化。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即是“致良知”。人的良知寓于心中。第三,以人为本。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为人文精神,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富有仁爱、包容的品格。孔子退朝,听说马厩失火,他只问“有没有伤到人”,而不问...
【理响中国】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
从赓续中走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特质为我们把握当下、引领发展、集聚共识提供了有益启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元素,把中华优秀文化内蕴的精神、特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含的观点、方法等结合起来,更好地展现科学真理和中华文化的精神相契、价值互促、智慧共合。一、以文化...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强调个人和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统一,为个体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归属感和安全感,为心理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能够引导人们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充盈,为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提供宝贵的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颜晓峰:论新时代的文化精神
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文化的新时代气息,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彰显出新时代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文化精神。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造就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新的文化生命体...
【理响中国】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六个维度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0];在形式上,“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2023年国产剧:用荧屏故事回答“何以中国”
这种以“游”为线索的“迁徙叙事”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乘物以游心”的哲思感知和“移步换景”的审美体验。其中,《欢颜》以1930年青年志士运送紧缺物资的历程,展现革命者为“创造新世界”的卓绝付出与伟大牺牲,剧作聚焦主人公的历险旅程而简化浩繁的战争生活这一手法,并未令革命图景的展现“枝叶单薄”,而是...
文稿| 美美与共,文化相融——关于“第二个结合”的相关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支撑,而这些是西方所没有的。二、“第二个结合”的传播理论创新扩散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是由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文化被视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精神遗产,它蕴含了数千年来积累的历史与文化精华。在这丰富的文化遗产里,情感的作用至关重要。情感不仅是人类普遍的心理特征,也是构成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广泛存在于文学艺术、哲学思考及伦理规范等各个领域,对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学习恩来」周恩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贡献
他的一生不仅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而呕心沥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科学的分析,并引导人们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一、对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