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南海1号”等入选
第一,枣树林墓地发掘的三组侯墓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棺椁结构和器物组合等保存最好的春秋中期诸侯级墓葬,填补了不见春秋中期曾侯的空白,对完善曾国世系及研究春秋中期诸侯墓葬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三组曾侯墓葬在布局和年代上都与墓地之南的曾侯、曾侯墓葬相衔接,整个墓地规划有序,墓葬排列整齐,体现了周文化墓地特征...
社科名家|岳洪彬:殷墟的发现发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岳洪彬介绍,这一阶段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负责殷墟保护区内的发掘,由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殷墟保护区以外的发掘,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设的发掘项目。在发掘方法上,一改前期以墓葬为主的单一思路,而是大规模地进行探方发掘,重在对殷墟都邑布局的整体把控上。主要收获有如下四项:第一,发现洹北商...
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五丨这个遗址发掘时,曾有民警彻夜值守
“从目前的发现来看,这些墓葬以成组的方式出现,且每组墓葬都是上下叠压,上下层的墓葬人骨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墓葬垂直距离只有十几厘米,且随葬陶器连续堆放。”朱光华说,这种“有意打破”的墓葬形式是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的独特葬俗。朱光华说,此前很少见此类葬俗,初步推测同组墓葬间墓主或存在一定的亲缘关...
考古大门常打开,发掘工地“潮”起来
杜安介绍,考古旅游是以考古现场、考古遗址(公园)、出土文物、博物馆等为主要参观对象,在此过程中,游客有机会亲自使用洛阳铲等考古工具制作或修复文物(复制品)。“眼前实物加上通俗易懂的讲解,实证式的中华文明就会呈现在游客的眼前,与纯粹的文化说教大不相同。”“参观考古工地,十分符合当下最受欢迎的沉浸式...
“考古中国”最新成果发布 城市考古有哪些新进展
此外,考古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周王府遗存,包括北萧墙、农田、水井、道路、祠庙、别院等,农田共发现3块,平面近似方形,部分田垄仍清晰可辨;别院叠压于景龙门东门道及东墩台之上,坐北朝南,多进院落式布局,主体建筑包括厅堂、耳房、甬路、厢房、方亭等,生动展示了明代藩王的生活图景。
历史的细节:发掘马王堆
1972年1月16日,对马王堆汉墓的正式发掘在悄无声息中开始了,没有开幕式,也没有鞭炮和锣鼓(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等到两年后发掘全部结束时,它却成为一个转折点,大型博物馆建设,多学科联合考古,都是从50年前这次发掘开始的。00:0051:311973年3号墓发掘时,湖南省博物馆的何介钧、熊传薪、高至喜、任全生、白荣金(从左至右,从上至...
早于距今5.3万年!青藏高原腹地史前洞穴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
考古队认为:梅龙达普一号和二号洞穴保留了多期人类活动留下的文化遗存,古人在距今5万年甚至8万年前就在此生活,其间由于气候因素或洞穴坍塌等原因而离开,后期又再度居住。多期的文化遗存为探讨远古人群在极端高海拔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与演化、徙居模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材料。距今5万—8万年以前、距今...
王世民:1929—1948年,中国考古学的初步发展
二、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的殷墟等项发掘这段时间进行考古工作最多的,还是李济主持的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以下简称“史语所考古组”),仅殷墟一地就在1928—1937年间进行了十五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四万六千多平方米。开始发掘小屯遗址的时候,缺乏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分辨复杂遗迹的能力,主要目标是寻找甲骨文。1930年,...
做田野考古,探文明遗迹(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王巍和团队既采用钻探、层位发掘、三维模型等先进考古方法和技术,又使用洛阳铲等中国考古工具,各种方式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发掘的精度和效率。“丰富的发掘成果、独特的发掘经验让很多国外同行刮目相看。”王巍说。谈到3次“走出去”的经历,王巍说:“我们在参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事业建设的同时,也要...
考古摇篮:殷墟新馆够拼,展70余年压箱底文物〡博物馆巡游
在殷墟博物馆的对面,是殷墟王陵区、小屯宫殿宗庙区,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便发现于此。在《竹书纪年》中记载,“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年,更不徙都。”在这期间逐步形成商中期的洹北商城和商晚期殷墟两座都城,至晚商约有14—16万人在殷墟生活。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