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要从传统“小舞台”走向新时代“大舞台”
“一台剧目要有词感、乐感、情感。我们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十分重要的手段是获得人物形象的自我感觉,形象体现是演员把握角色的钥匙。”李树建表示,创造舞台形象重要的是追求“神似”、追求“感觉”,感觉有了形象就出来了。“要以我们的真情去创造声音,以我们的真情去创造程式。”在分享“以情造声、用情创程、重新...
牵手新媒介,传统戏曲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百戏倾城——2023抖音戏曲文化艺术节”也选择将舞台搬到湖北襄阳唐城影视基地,演出当天,抖音平台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将原汁原味、实景实地的戏曲表演带入千家万户,在朱雀门、长廊、园林实景里,《贵妃醉酒》《盗仙草》等经典剧目精彩上演,线上观众跟随着现场游园的步伐,沉浸体验“十步一戏”与“百步一趣”,让人不禁...
现代高科技为戏剧舞台插上新羽翼
高科技不仅使现代声光电、机械装置、数字光影等手段合力展现出绚丽多姿的舞台效果,还可以打造出奇幻而又真切的演出空间,在新的层面上回归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写意传神的戏剧古典美学精神。高科技建构了全新的视听语言系统,以多媒体影像展现景观式舞美,将戏剧舞台与数字空间合一,超越原有载体,延展表演时空;三维音效和环境...
学术争鸣 “戏剧的传统和创新”问题探讨之三
空灵、诗意是中国传统戏剧舞台审美传统,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过去,这种美学体验主要依赖于“一桌二椅”的简易设置,依赖于演员的程式化表达。而今,诸多现代科技手段擅长营造虚拟现实,这让现代戏剧超越了传统的物理限制,使空灵、诗意的舞台艺术审美效果得到更强烈、更灵活、更丰富的表达。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在20...
物质技术进入戏剧舞台 带来现实困境
例如在舞台美术创造中,“一桌二椅”是戏曲舞台艺术的物质载体,也是戏曲以一当十的创作思维,这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戏曲偏于空旷舞台的简约表达。在晚明文学家张岱《陶庵梦忆》一书中,记录有《唐明皇游月宫》一剧,用“撒布成梁,遂蹑月窟”的舞台装置,再现“手起剑落,霹雳一声,黑幔忽收,露出一月,其圆如规...
过度应用科技削弱戏剧意境 ——以昆曲舞台为例
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上,苏州昆剧院的演员在表演青春版《牡丹亭》(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在高科技手段日益融入戏剧舞台的今天,科技不仅使戏曲舞台焕然一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戏曲的美学意境。创作者不能因为过度依赖科技,而削减戏曲深邃的意境内涵。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以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为主要艺术特...
戏剧 发生于舞台和光影之间
该剧导演兼舞台设计、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慕峰认为,戏剧的魅力不局限于一方物理意义上的实景舞台,而在于其假定性。XR数字戏剧《麦克白》用数字舞台替代实体舞台,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段重建数字化表演空间,让电影蒙太奇与戏剧假定性互融互通,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
大戏看北京10月14-20日文艺资讯丨民族歌剧《白毛女》开演
《白毛女》堪称中国舞台艺术的经典之作,民族歌剧的里程碑。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白毛女》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艺术上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它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表现了中国农村...
振兴戏曲艺术的几点思考
一是传艺,传承中华戏曲的表演技艺和传统形式,如独具个性的行当绝活、特点鲜明的舞台处理、绝妙精巧的表演片段、耐人寻味的唱腔唱段。二是传神,传承中华戏曲的美学精神和艺术神韵,把虚实结合、凝练深沉、内敛含蓄、睿智幽默的特色保留下来,把以形写神、写意传神、形神兼备的风格传承下去。三是传德,传承中华戏曲“戏比...
中国戏剧应坚守东方美学精神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这样一句诗: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便永远不可能在天空自由翱翔。纵观当下戏剧舞台,一些所谓的“大制作”,一味以西方理论剪裁我们的审美,舞台美术置景把舞台搞得太满、太实,丢失了东方美学精神,既挤压了演员的表演空间,也为后期的演出、交流、推广带来一系列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辩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