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 刘增光:教化与制法——郑玄《论语注》中的孔子形象
同篇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郑注:“闻人美之,承之以谦……执御者,欲名六艺之亵事。”孔子之博大与谦卑恰为一体。此处“亵事”一语为郑注所常用,如同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章,郑注亦云:“问夫子圣人得...
王齐洲:论孔子学校教育的方针、原则与方法_腾讯新闻
郭沫若不同意胡适的意见,指出“秦以前术士称儒的证据是没有的”,“儒应当本来是‘邹鲁之士缙绅先生’们的专号。那在孔子以前已经是有的,但是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产物,是西周的奴隶制逐渐崩溃中所产生出来的成果”,“儒之本意诚然是柔,但不是由于他们本是奴隶而习于服从的精神的柔,而是由于本是贵族而不事生产的筋骨...
名家论儒 | 杨海文:《四书章句集注》表述“程子曰”的四种变例
如果说“程子曰”是常例,那它有四种变例:一是见于《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的两例“子程子曰”,既具有等值《读论语孟子法》的“读法”含义,更具有独尊二程理学的“道统”含义;二是见于《大学章句》的一例“程子云”,意在表明存疑地采借程子之言;三是见于《论语集注》的三例“程子曰〇程子曰”,以〇为标识...
君子小人之辨:“和而不流”还是“流而不和”?
也就是说,对于中庸之道来说,南方之强显得“不及”,北方之强显得“过”了,而“不及”与“过”都是违背中庸之道的。“过犹不及”(孔子语),“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朱熹语),此之谓也。孔子正是依据中庸原则而提出了他所认为的真正的强中之强是“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庸之道是儒学的哲学基础
后来的学者,基本上采用程朱的解释。也有学者根据《礼记·中庸》通篇的内容,把“天命之谓性”、“鬼神之为德”之类的内容也纳入中庸之道,进一步偏离主题。关于“中庸”的本义。“中”者,不偏不倚;“庸”者,用也。“中庸”者,执两用中也。《论语·雍也》记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忠恕之道与中庸之德
所以东汉的郑玄注释“君子中庸”这句话时说:“庸,常也,用中为常道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郑玄又说:“名曰中庸者,以记其中和之为用。庸,用也。”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中庸都给出了解释,宋代程颐对中庸的解释后来最为流行:“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其实程颐这个解释并不是字面直接的解读,...
阳明论变化气质及其教化论——兼及阳明与朱子教化方式的比较
气即是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气即是性,即已落在一边,不是性之本原矣。孟子性善,是从本原上说。然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是为学者各认一边,只得如此说。若认得自性明白时,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
一起读《论语》丨为政第二篇之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释词君子:经传言“君子”有二义,一谓在位之人,一谓成德之人;小人,一谓微贱之人,一谓无德之人。周、比:周,普遍也;比,偏党也。都有与人亲厚之意,但其中的区别是,“周”有...
国学课 | 这115个成语,都出自一部不朽之作!
《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吗,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115个之多!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
孔子的中庸之道:为什么说不同阶级之间的界限很划清?
“事君数”与“朋友数”中的“数”即是当止而不止的意思。事君也好,交友也罢,对方有不是,不能过于频繁地对其加以指责,不能急于让对方改过,否则就会导致君辱之,而朋友疏远之。08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已,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