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育胜:我的高位截瘫的长江文兄(散文)
我的六集公益纪录片《留住长江的微笑》在湖北卫视播出后,收到一篇评论文章《一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长江大保护启示录》,发表在《中国水运报》副刊,给了纪录片以极高评价。作者姚育胜先生是我熟悉十余年,亦师亦友的长江文兄,且知道他是“抗癌英雄”,只是这两年因我俗务缠身,联系稀少,没想到他却一直在默默关注着...
书评丨刘翼平:生活在散文时光里
读了他的散文,你会知道散文原来就是这样写的:首先是“我手写我心”。散文写作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和自由心性,自由和真实是散文的核心价值,写作时最大的障碍就是思想的“解放”,散文作者首先要将自己的架子放下来,将姿态调低,尽力说自己熟悉的话,自己喜欢说的话。其次是“散漫地生活”。秀春说自己向来散漫...
年度散文榜揭晓!2024花地文学榜入围名单公布
《东京梦寻录》是夏坚勇继《绍兴十二年》《庆历四年秋》之后“宋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以宋真宗时期“天书”等一系列事件撬动历史观察,将各色人等的心理,从历史记载的苍白、干枯、冰冷中剥离出来,使之恢复色彩、弹性与温度。以现代意识和透辟笔力,写出了权力与人性的交互关系,以及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作者对历史样貌...
多次轮回等待三百年只为报答心上人恩情,他给了我姓名却要了我命
“小花妖,你说,今年我能否高中榜眼?”“母亲辛苦养育我,今年已是我进京赶考的第十个年头!”“若再次落榜,我真无颜面对乡亲父老!”我只能轻轻摇曳我的腰肢,以示安慰。我本是不懂人言的,但他每日都拿着一卷书反复诵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渐渐听懂了一些书中的词句。偶尔,也会有善男信女来到桥下这...
散文| 嘱托中的沙洲
“食堂里做得够暖心了。哪怕早餐,也很丰富,有粥,有面条、汤圆、饺子。”朱亮跟我夸了一番,又意味深长说道:“沙洲的长者食堂,就是一所最好的课堂。”已经被村民称为“幸福食堂”的长者食堂,早已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我们每个人都是‘绣娘’”...
专访黄灿然:谜团解开也就是诗歌的末日了
比如说,台湾小说家陈映真的语调应该是新文学以来的小说家中最慢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其次是沈从文。散文本身比较散慢,所以慢语调的散文家很多,比较明显的是周作人。年轻时看《读书》杂志,对该杂志的专栏作家黄裳的慢语调印象特别深刻,尽管他的文章并不特别吸引我。读英文,诗人作家们的声音和语调同样可以清晰地听见。所以我就按我惯常...
这位播音艺术家走了,他的声音许多上海人都曾熟悉|上海会客厅
刘业雄很喜欢陈醇的声音,高中时就听过陈醇播诵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当时,刘业雄提议请陈醇来担当,制片人就去联系。但我有点担心,因为我这部片子只有10分钟,活太小,酬劳也不会高,怕陈老师不愿接受。所以又准备了一份候补名单,其中有上译厂的杨文元,就是为《英俊少年》里的外公配音的那位。谁知道,...
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第六年:在熟悉的生活中享受奇遇
客观来说,过去一年,因为个人生活节奏变化的缘故,我遇到的地铁读书人有所减少,拍到的书也因为跟前五年间遇到过的有所重复而显得在种数增加上有所放缓。然而我仍能从所见中有所得,在熟悉的生活中一次次享受心灵的奇遇。不过,临近世界读书日,我的感受变得微妙起来。不知是因为书业新闻不够多,还是因为地铁阅读看...
【文化中国行】《我的阿勒泰》述说新疆人自己的故事
这是以李娟本人为原型,以她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为内核改编而成的故事。《我的阿勒泰》首次出版于2010年7月。作品记录了李娟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和感悟。改编散文集并拍摄成电视剧,对于导演滕丛丛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精气神。“李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创作者,她的独特在于你在当...
孙一圣:我在写一种普通人日常生活下的境遇和温情
孙一圣在郑州。我在城中村租了一个房子,很便宜,一百多块钱一个月。那时候我不写散文,不写诗歌,只写小说。不过,小说在杂志发表很困难,报纸也基本不发小说。我写完之后,就把小说贴在网上的文学论坛上,它们类似于现在的公众号。纯粹希望有人看,希望有人夸赞小说写得好。有过一次正式发表,那是在一个杂志上,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