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留给现代人的疗愈方案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苏轼《初到黄州》),口出狂言、头脑发热是酷,安安静静地转到另一个冷清的世界做一些清净的无用的努力,比如黄州时期搜索奇闻逸事写《东坡志林》,在严肃的学术著作《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之外调剂一下,也是一种清新无用的酷。苏轼曾表达对北宋宰相王曙的父亲王景纯退居隐逸...
苏轼谪居海南诗文创作真善美研析:兼论其民族观的形成
苏轼“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余日矣,澹然无一事。学道未至,静极生愁”,写下夜梦恐惧的诗句:“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16身心如“挂钩之鱼”被困住,表达了他对儋耳的陌生感与不适感。他还产生了“误入无功乡”17的文化偏见,认为儋耳是其无法施展才能、立德立功立言之地。苏轼被贬,初入海南,作为...
62句孤独至极的绝美古诗词,喜忧参半。凡夫俗子的我们,悲喜自渡
深夜中感知到积雪厚重,不时传来竹枝因承受不住雪的压力而折断的声音,这声音既是大自然的低语,也是诗人内心沉重孤独的写照。49、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唐·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挚友离去后,仿佛整个长安城都变得空荡荡,失去了灵魂,这种孤独感如同天地之间仅剩自己,表达出失去至交后的无尽失落。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不胜枚举,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极具禅意,也可以是看作是苏轼的终极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因为苏轼晚年是笃信佛教的。庐山风光苏轼去庐山的因缘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在黄州接到朝廷新的任命书,到汝州任团练副使。四月,他告别黄州赴任,经过江西...
“尚意”书风:苏轼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
苏轼在运笔时,能够巧妙地控制笔力,使得转折之处不显生硬,线条饱满而富有弹性,给人以柔和而不失力度的视觉感受。这种技法上的“圆”,实际上是一种艺术上的成熟与老练,它使得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气脉相连,形成了独特的节奏感。情感表达与笔墨运用的和谐统一:苏轼书法的魅力,在于他能将深邃的情感与精湛的...
苏轼另外一首中秋名篇,开篇就写透人生,将悲凉之情抒发到了极致
词首句“世事一场大梦”,仿佛是苏轼已经懂得了“人生如梦”的真谛(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然而当我们读至词末,却发现他似乎并未能真正地从这一场大梦之中醒来。苏轼一生虽然深受佛道思想影响,但是骨子里仍深深烙印着儒家思想的痕迹。儒家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感,使得苏轼始终心怀对朝廷的忠诚与期待。
七彩文韵丨人间有味是清欢,以茶的方式看苏轼
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论起东坡的生活趣味,多谈起他的美食与酒,而对东坡在饮茶一道上的品位与情趣,少有谈及。其实苏东坡爱茶爱得紧,对茶叶、用水、茶器、同饮之人都很讲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苏轼的诗词文章中也处处有茶的身影。苏东坡的茶生活,也是...
苏轼歌词中最美的春天,其中一句却成为失恋者的口头禅,被世人传唱...
上阕最后两句,先抑后扬,词意在跌宕起伏中,词人深挚的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旷达的襟抱也展露无遗。苏轼常年漂泊在外,早已习惯了春去夏来、柳絮渐少的景象。此时此刻,当词人再一次从柳枝前走过时,眼前所见不禁使词人思绪万千:怎么又到了“枝上柳绵吹又少”的时节了?
苏轼的五次赤壁之游,以及前后《赤壁赋》的主旨
他是苏轼的四川老乡,早年作诗学苏轼,后来受过黄庭坚的影响,因此被吕本中列入江西派,但他自己并不乐意。靖康到元丰六年,过了四十余年,鸟寿有限,巨鹘即使没有迁移,大概也已作古了。为这事,韩驹还写了一首游赤壁诗赠给何次仲:“岂有危巢尚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感叹说,不仅栖鹘不见,连东坡先生的遗迹也荡然...
文博日历丨苏轼给朋友“私信”了一篇“小作文”
得知苏轼北归途经广州谢民师便带着自己的诗文登门求教“东坡览之,大见称赏”苏轼离开广州后,两人仍有书信往来这篇《答谢民师书》便是其中一封全信透露着苏轼的“真”——真性情、真学问在信的开头苏轼感怀自己贬谪数年还能有谢民师这样的官员登门相谈万分欣幸,无以言表这番真性情过后到了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