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兵变真是因一只鸡改变明朝国运?不闻西学东渐,只见残阳如血
“从来援兵未必若此之盔甲、器械、锅帐、辎车悉全者。”孔有德部自陆路出发后,沿途怠玩,丝毫没有火速前进的意思。崇祯四年闰十一月二十八日,当孔有德部抵达直隶河间府的吴桥县时突然发生兵变。常见说法是,部队到达吴桥县以后,因补给无法满足,孔部步卒到吴桥县的乡绅王象春家偷食鸡犬,此事被王家告发后,孔有德...
西京学院师生团队完成“明·甲胄”国潮品牌创意设计方案
近日,陕西省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师生团队成功完成了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明·甲胄”国潮品牌创意设计方案。该项目聚焦于明朝甲胄文化,深入挖掘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旨在推动甲胄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杨家湾西汉兵马俑甲胄复原图杨家湾西汉兵马俑甲胄复原工艺流程图在古代,甲胄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因此备受重视。
明朝第一太监,自称“立皇帝”,贪污白银两亿两,最终被千刀万剐
到了抄家当天,锦衣卫在刘瑾家里抄出了黄金1205万两,白银2.59亿两,宝石二斗,黄金甲胄二副,金帐钩三千对,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条。此外,锦衣卫还在刘瑾家中的密室内搜出私刻皇帝玉玺一方,绣龙衮袍八件,蟒袍四百七十套,盔甲三千,弓弩五千。而真正使武宗感到震惊的是刘瑾平时入宫,经常拿在手上的两把貂毛大扇内,竟...
君权神授的思想下,皇帝的礼仪服饰,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和功能?
盔甲即“甲胄”,是古代军人在作战时用来自我保护的防护服装,清代尚武,因此不仅八旗士兵身着甲胄,在军礼活动中皇帝与士兵一样,也穿戴盔甲,以表统治者对军事的重视。清代甲胄的式样显示了满族的尚武精神和游牧民族的特殊习惯,从形制上来看,清代甲胄和袍一样上下分体,这种上衣下裳的款式能使穿着时不影响在马上骑射。...
端午节,汉中精彩活动在这里
中国明朝甲胄线上展播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地点:汉台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活动内容:中国明朝甲胄线上展播,推广历史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4“我们的节日·端午”诗歌朗诵会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地点:汉中鼎鼎百货活动内容:观看汉中非遗文化和羌文化展览,探寻非遗、羌韵独有魅力。
复刻“明场面”,清明假期首日《出警入跸图》再现明十三陵
“皇帝”身着龙纹盔甲,“皇后”头戴金龙凤冠,“士兵”衣着60斤重的甲胄服饰,走路时金属碰撞的声音顿挫有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4月4日上午,在昌平区明十三陵神路景区,三百余人身着明朝服饰,复刻着《出警入跸图》的明代仪仗场景,通过一场表演为第四届明文化节拉开帷幕。
一百多人征服印加帝国?绝非传播上帝的福音,充斥着的暴力和杀戮
阿塔瓦尔帕常年跟随先皇在北方征战,其手下有两员大将查尔库奇马和基斯基斯,麾下士兵大多都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瓦斯卡尔则占有法理优势,人民向来视印加皇帝为天神,盲目崇拜,从不敢背叛。瓦斯卡尔首先发难,他派遣阿托克将军率领大军北上。阿塔瓦尔帕亲自上阵,一举击溃敌军。阿托克被俘后遭受了酷刑,死后头盖骨还被制成镀金的...
日本战国时代的铠甲远逊色于同时的明军,明军盔甲有数十斤重
而北方边军穿上全副盔甲的重量也是相当惊人的,在《蓬窗日录》中就记载明军边军士兵的盔甲高达45斤,“边军劳苦,各边军士从战,身荷锁甲,战裙、遮臂等具共重四十五斤”,加上各类武器,战斗全重“八十八斤半”。明代一斤相当于596.8克,估计这已经是战斗极限了,再重真的影响正常战斗。
崇祯为何要将袁崇焕割上三千刀?叛国只是借口,真正罪名无法公开
努尔哈赤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以祖父留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兵,一举统一了女真部落,创立了八旗制度,在大明的眼皮子地下野蛮疯长。史料记载:女真满万,势不可制。在辽东,努尔哈赤凭借着势不可挡的八旗铁骑,打下了自己的地盘。在萨尔浒一战,他用四万多人击溃了明朝最为精锐的十二万军队。
中国历代甲胄: 明朝的布面甲为何会取代铁甲成为主流?
既然无法有效防护火器伤害,对刀枪箭支的防护又不如传统盔甲,布面甲的列装最适合的自然是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低成本的布面甲毕竟能提供一定量级的防护,与皮甲或无甲完全是两个概念。至于高级军官,必须提供最高防护级别,穿着的还是明甲。在体现明朝画面的一些画作中,比如《平番得胜图》等,普通士兵大多数穿着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