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专栏 | 萧放: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由此引发我们对传统学术文化资源的关注,帮助我们理解在近现代社会民俗学学科建设中人们为确定自己的学术门类名称时所作的思考与抉择。一、“风俗”词语的生成中国很早就进入了农耕社会,人们对农业与雨水,雨水与季风的关系早就有真切的感受。季风轮转能使寒暑易节、草木荣枯。风的威力无时不在,风是自然力量,对于在...
[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创新推进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建设
在此次试行版专业目录中,二者尽管分属于不同一级学科(民俗学隶属“社会学”,民间文学隶属“中国语言文学”),却有着紧密联系。1918年,北京大学发起了征集歌谣运动,标志着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与学科建制史上的共同开端。百余年来,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等方面更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乌丙安——20世纪有代表性的国际民俗学家
1981年3月,经辽宁大学领导批准,正式跨系科开讲“中国民俗学”课程,这就是新中国高校文科首开民俗学课程的经过,《光明日报》对此作了报道,日本几所大学也发来了贺信。开展民俗学课一年后,迎来了可喜的成果。1982年秋,教育部批准辽宁大学民间文学专业民俗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可以招生,乌丙安被任命为研究生导师和学科...
非遗如何成为学科:非遗学科建设的破与立
非遗学科应具有理论研究、保护实践与人才培养三大任务,学科体系的核心是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非遗研究与学科建设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破除固有学科观念,建立新学科协同意识与机制;破除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建立理论观照实践,实践催生理论的互动关系;破除重器轻道、道器分离的非遗保护倾向,建立道器合一、相即不离的非...
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主体
一、民俗学之于非遗学科建设的参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所依托的主要专业是民俗学。而民俗学学科本身的理论体系并不健全,甚至可以说学科的发展比较迟缓。为什么主要原因在于民俗学学科的发展一直以来陷入了一种误区。那就是把“Folklore(民俗)”定义为“民众的知识”,“在过去,一般认为,所谓的‘俗’,简单说就是知...
四川欢迎你,圆好大学梦 ——四川师范大学
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艺术学、外国语言文学是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有8个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提档升级(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3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
“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举办
光明网讯(记者靳铃涵)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主办、北师大中社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承办的“新文科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叶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民俗典...
毕生探索民俗学中国化道路的钟敬文
钟敬文认识到“人民口头创作”理论是学科借以发展的契机,他积极响应,顺势而为;而在实际的理论建构和教学实践中,他基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学科的独立属性,对“人民口头创作”进行了改造,从而塑造出了一门更具中国特色的民间文学学科。四、未竟的事业:从“民俗文化学”到建立“中国民俗学派”...
“论道稷下:中国民俗学高峰论坛(2021)”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
他讲道,本次论坛以民俗学(含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为中心议题,广泛涉及到民俗学研究对象的转化、民俗学的理论创新、民俗学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是社会转型期讨论民俗学学科发展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他表示,中国民俗学会和山东大学将继续搭建民俗学高峰论坛这一平台,致力于将民俗学的学术传统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将在今后...
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
民俗学,又有“日常学”之称。作为一门学科,尽管其起源与民族主义、浪漫主义等与现代民族国家相连的思潮有关,但因为它同样是对抗启蒙主义(theEnlightenment)的产物,所以天然具有反抗性、在野性(岛村恭则:《民俗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日常と文化》二〇一九年第七卷)。不难理解,作为关注小民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