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育忠:让戏曲稀缺行当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戏曲行当是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京剧留下生、旦、净、丑四行,每个行当根据人物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等方面进行分类,体现出戏曲表演规范化、程式化的特色。尽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比生、旦行,净、丑行的积累和实力稍显迟缓和弱小,但...
戏曲发展须更重视经典老戏、行当戏传承
很显然,昆曲和很多地方剧种一样也面临着经典老戏的失传。第二,近年来昆曲传承剧目比较重视小生、闺门旦,行当不够齐全,一些行当正在消失。因为《牡丹亭》成功了,就一窝蜂地演出《牡丹亭》,这不是明智之举,昆曲的传承发展需要重视行当戏的传承,不能只有生旦戏。因为要申请艺术基金,就把全部力量投入排演新戏,这势必导致...
湖北:繁荣戏曲文化 打造戏曲高地
实施“薪火相传??名家传艺”计划,建立“戏曲名家工作室”,支持开展教学传戏、戏曲研究、普及推广等工作。注重培养中青年戏曲骨干,分门类举办行当培训班、剧目传承提升班。联合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举办戏曲编导、舞美设计培训班,联合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举办编剧研修班。牵头开办楚剧、汉剧、黄梅戏定向班,实行七...
戏曲声腔“腔名”由来小考(以形成腔调的产生地命名:黄梅调)
在一些新兴剧种里,演出为生、旦、净、丑行当俱全,袍带冠服具备的朝代正本大戏,常用声腔称“正腔(主腔),而以戏子戏,三小戏主要演出民间生活片段的小戏所用腔调总称为“花腔”,“彩腔”,“杂腔”。秧腔,是从民间秧歌形式发展起来的秧歌小戏所用腔调,称为“秧歌腔”。在特定剧目场合人物演唱的“仙腔”,为有...
不同戏曲剧种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剧种的区分并不意味着戏曲表演的藩篱,相反,唯有转益多师方能有所洞见,攫取戏曲表演的精髓。梅兰芳经过长期的昆曲研习,融合南、北昆,实践于京剧表演之中,从而奠定了梅派艺术的根基。可见,对于不同剧种的深度把握,同样也是一个从多维体验不断聚焦于艺术表达能力的实践过程。戏曲讲求行当、流派,因此,当前的很多青年演员...
刘慧明|论戏曲程式思维与当代戏剧角色的个性化表达
戏曲程式可以帮助我们捕捉人物的基本形象特征,尤其是各行当的程式语言,这种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构筑了不同年龄、社会阶层、性情气质的人物类型化肢体语言系统,在举手投足间刻画人物形象(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这种芸芸众生千姿百态的归类与表达形成了一系列塑造人物的程式语言,为戏曲表演建立了人物形象的基础,亦能辅助话剧影视演员从中捕捉...
专访|唐四方:读者不会抛弃文字,观众也不会抛弃曲艺
《相声大师》讲了一个孩子如何成为相声大师的故事。小说以相声艺术为主,也涉及到了口技、评书、大鼓、十不闲莲花落、北京小曲、单弦、戏曲等数十种传统艺术。有读者评价说,作者对相声行的各种行规门清,各种相声捧逗、贯口信手拈来,对包括但不限于太平歌词,京韵大鼓等等曲艺都有深入认知。
戏曲艺术的流派传承应坚持守正创新
戏曲流派为何在此时迭出?首先是以角色行当的分派和进一步的分类细化促成了流派的产生。如京剧中的生行作为最早发展的行当,前有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中有京剧老生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后有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周(信芳)等;之后旦行艺术繁盛,梅(兰芳)...
自成体系的戏曲表演艺术
在我们的理论研究中,梅兰芳表演艺术与国外戏剧理论并峙而有“三大体系”之称,亦可见中国戏曲作为体系的民族性、原创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戏曲的体系,它的一整套程式、虚拟和写意的表现方式自成体系,从术语、一招一式,到行当、表演乃至整个舞台的“唱念做打”都与西方的戏剧体制完全不同。从近代西学东渐到改革开放...
曲尽其妙:中国戏曲之美
一是唱声,如昆曲要求正五音、清四呼、明四声、辨阴阳等音韵学方面的基本功,进而要求歌唱的技巧,要求字清、腔纯、板正。二是唱情,要求设身处地揣摩人物的性情气象,唱出“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戏曲的不同行当,唱功的色彩是不同的。如秦腔的旦角唱腔细腻委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老生唱腔一唱三叹,热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