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秀之眼”看《水浒传》的叙事视角
从写作方法上看,在这里,施耐庵放弃了自己作为第三人称叙事者的视角,而是以石秀之眼来看潘巧云——当然,从本质上讲,这些文字既然是作者写下的,其实还是作者的视角,只是作者希望读者从书中人物的视角来看另一个人物,进而实现一石二鸟的目标:既描摹了潘巧云的样子,又透露了石秀的内心,让读者对石秀这个角色...
蔡俊|虚与实的交织:《听见光》的成长叙事
两重叙事视角与三个文本层次相对应的是两重叙事视角。“视角是一个地点,作家由此倾听和观察。选择此地而不是彼地作为视角,决定了看得到什么,看不到什么,谁的心灵可以进入,谁的又不可以。”(特雷西·基德尔,理查德·托德:《非虚构的艺术》)。因此,为了追求真实性,在进行非虚构写作时,作家们最常使用的便是第一...
讲好身边人的故事——把握好人物通讯报道的三个重点
关键词:人物通讯;人物特质;叙述视角;叙事语言中图分类号:G2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9-0247-01人物通讯是新闻报道里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体裁,通过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报道,展现其高尚的思想和先进的精神,进而达到启示教育的目的。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有很多闪光的身边人、身边事...
治愈系影视作品中叙事元素的独特性与叙述视角及叙述者
电影中的叙述目的就是展示故事的全貌,展示的过程主要依靠情节,不论是剧中人还是故事本身的讲述都可以分为限制型和非限制型两种类型。如果说几乎全部的治愈系影视作品都是前者的讲述方式的话,那代表着格里菲斯无限野心的《党同伐异》的叙述就更接近于后者。<<——·结语·——>>作品中的叙述者则或为剧...
伊纳里多电影的叙事手法:多方位融合的叙述者话语与叙事视角
主客观视角归纳为对故事内容深度的处理,“是剧情深入角色人物的心理状况程度”,“以在电影《荒野猎人》开头部分,使用了近2分钟的主角视角来营造荒野既视感,画面以第一人称视野穿行在丛林的溪流中当人物出现在场景中时即刻实现了对客观视角的无缝衔接,以旁观者姿态继续叙述情节发展。
学术交流 | 武汉大学应申教授:叙事地图的要素及组织:基于电子游戏...
2.3.2人物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的关系人物的叙述人称和叙事视角可以从侧面烘托叙事主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叙述人称以人物的视角来划分,常见的有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作为故事中的人物从内在角度讲故事的叙述方式,人物代入感更强。第三人称视角则是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较第一人称视角更客观...
枫树槭树辨:民族文化记忆视角下的必要正名
枫树槭树辨:民族文化记忆视角下的必要正名原创刘培文史哲杂志摘要中国是世界上Acer属树木种类最多、覆盖面广泛的国家,Acer属众树(如三角枫等)和金缕梅科之枫香树在中国古代都被称作枫树。枫树是传统文化中凝聚着“乡愁”的重要树种,也是咏秋文学的重要意象,在具有文化象喻的众木中占据着较为独特的位置。不过...
专访|旁观者视角下的医院:治疗背后的冲突与共情
当然,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医疗效率,DRG(按疾病诊断相关组分类)付费、优质护理,医养结合,让我们的医疗获得更好的发展。《医院是座动物园》;作者:王戈多;2024年6月版;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品方:万有引力澎湃新闻记者龚思量(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中西互释下的媒介认知建构——以十九世纪Newspaper译名变迁为视角
京报传播官方公共事务的实践特性,为公众性讨论提供了中国化的分类视角,即“官方”和“民间”。此种分类视角最后由“京报”和转型后的“新报”概念分别承载,在“新报—京报”等本土概念关系制约下,新式报刊的公众性讨论被固定下来,难以跳出上述二元框架。作为新译名,“新报”为何会流行?曼海姆(KarlMannheim)曾提醒到...
城乡融合视角下乡村文化治理的内在机理
城乡融合视角下乡村文化治理的内在机理——基于晋东南调研的思考摘要:乡村文化是乡民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的总和,具体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作为日常生活形式的乡村文化,是在乡村传统以及与城市互动中不断被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