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司法解释:执行工作任务中犯罪 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责任
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实施的违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构成自然人犯罪,刑事法律关系中的责任主体是工作人员个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由于责任主体不同,不属于同一法律事实。当然,如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构成非法集资类犯罪,则应依照民间借贷等相关司法解释的特殊规定,依法确定是否受理对用人单位提起的民事诉...
不完全劳动关系的界定及保护——从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展开
一方面,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从属性劳动还是独立性劳动为标准,将用工主体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用工关系划分为劳动关系和普通民事法律关系。如果劳动者向用工主体提供的是从属性劳动,则双方之间形成劳动关系,其权利义务主要交由劳动法调整;如果劳动者向用工主体提供的是独立性劳动,则双方之间形成的就是劳务、承揽、...
基于出生而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生命的人是( )。
A、自然人B、法人C、当事人D、其他组织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合同法律关系的构成。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生命的人。参见教材P7。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和参与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本题中A项、E项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C项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B项、D项正确。分享...
民法 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书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民事主体在民法上的联系。依照不同的标准,民事法律关系可作如下分类:1、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分类标准: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内容)...
“郭明瑞老师聊民法”第七期:民事主体和客体(第一篇)
民事主体,也就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也叫民事权利主体(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这几个概念,严格说有一定的不同,但指的都是一回事,都是指的参与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负担民事义务的人。因此,你要能够在民事法律关系当中享受权利、负担义务、承担责任,你就需要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责任能力。怎么才会参与到民事法律关系当中?
浅论税务行政行为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争议的处理模式
关键词:形式上的纳税人;实际上的纳税人;征纳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公权与私权;平等;从宽笔者对几起税务行政案件进行了跟踪分析,发现税务执法活动中作为征税人的税务机关在征税活动中要审查遇到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依据纳税对象从事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类型确定所要征税的税目和征税对象。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青年论坛综述
报告二:论形成性行政行为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章许睿作了题为《论形成性行政行为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作用》报告,他从规范基础、理论基础和问题基础介绍了研究此命题的背景,本文旨在具体阐释形成性行政行为的民事效果。在《民法典》规范体系之下,形成性行政行为的民事效果为“效力构成作用...
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主体变更,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发生,即原有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由新的主体享有和承担,形成新的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权利义务在范围或性质上发生变化,如债权因债务人部分清偿而减少、无偿借贷变为有偿借贷等。客体的变更,是指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物、行为等...
王正超|论行政协议无效的司法审查
持公法论观点的学者主要认为,行政协议本质上是行政法律关系,应当受公法规则调整,而且行政协议中具有公权力因素,公法模式更加具有优势。应松年教授也认为,对于行政契约的保护,在实体法上,应当适用行政法律规则,不能适用民事法律规则;在程序法上,应当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规则,不能完全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规则。公法学者们认同行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