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德语翻译家谭余志:93岁,还想在文化输出上做些贡献
翻译家、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原院长虞龙发教授是《中华经典古诗词三百首》三册书的主编,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是谭余志的学生,毕业留校后,又以青年教师的身份赴德国交流学习。“当时谭老师作为上外德语系主任,把德国的老师请过来,又把我们派到德国去学习,借着谭老师给青年教师铺的这条路,我到德国拜罗伊特大学读了硕...
大型百科全书式海外中国学巨著《中国精神文化大典》新书发布暨...
今年是“中俄文化年”的第一年,10月31日,由俄罗斯科学院编撰、俄罗斯汉学泰斗季塔连科院士主编,四川大学主持翻译,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大型百科全书式海外中国学巨著《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版新书发布暨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举行。四川大学校长汪劲松代...
专家学者西安探讨更好 “翻译中国、传播中国”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非洲研究院首任执行院长李新烽,东南大学教授王启龙,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彭青龙,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党争胜,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王立非教授等作主旨发言,他们围绕“翻译...
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的一面旗帜 “红色翻译家”瞿秋白
1931到1933年间,翻译了高尔基的《高尔基论文选集》、《高尔基创作选集》、《二十六个和一个》、《马尔华》、《市侩颂》、《克里慕·萨莫京的生活》,卢那察尔斯基的《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别德讷衣的《没工夫唾骂》,绥拉菲摩维支的《一天的工作》、《岔道夫》,普希金的《茨冈》,革拉特柯夫的《新土地》等,并与鲁...
话说杨浦丨翻译家冯亦代的沪江情缘
1979年,对中国知识界影响深远的《读书》创刊,冯亦代应陈瀚伯之邀,担任《读书》发起人并任副主编。著述翻译之余,冯亦代还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和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等职务。《书人书事》1991年,郑安娜因脑溢血猝然去世。冯亦代写两万余字长文《她就是她...
资深翻译家方梦之教授携《中国译学大辞典》亮相上海书展
8月15日,在第20届上海书展上,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译学大辞典》(第二版)与广大读者正式见面(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中国译学大辞典》(第二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成果,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经大幅修订而成。本辞典对中国译学在新时期兴起、创新、发展以及中外译学交流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作了...
走进中国共产党“翻译国家队”:三中全会《决定》是如何翻译的?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7月21日,《决定》全文公布,当晚十个语种的外文译本发布。这份逾2万字的《决定》是如何翻译的?如何“以翻译为桥”向世界讲述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近日,中新社“近观中国”栏目走进中国共产...
中国传媒大学金海娜教授专访 | 揭开中国电影的国际之旅:领略翻译...
我和Gambier教授作为主编想展示中国电影在全球的翻译与传播的历史与现状,所以邀请撰稿的专家也是来自于全球各地。其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有两个:一个是疫情肆虐给研究者的实地调研与数据采集带来很多困难。另外一个是本书探讨的话题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都是首次,存在着可参考的前期研究较少等问题。我们主要是通过团队协助、分享...
“翻译中国”研究启新篇 推动建立中国译学话语体系
《上海翻译》主编、教授傅敬民回顾了方梦之在推动翻译学术共同体建设和应用翻译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傅敬民表示,《中国译学话语:建构与阐释》是方梦之多年学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核心就是强调中国翻译学需立足本土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学术体系,倡导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形成“中国话语”,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
中传四位教师荣获中国翻译协会表彰
金海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翻译、翻译史、电影史、跨文化传播,现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电影翻译通史”首席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Babel、Perspectives、《中国翻译》《当代电影》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中国无声电影翻译研究》等著作1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