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陈志宏:嘉庚建筑何以惊艳百年?
艺术价值方面,嘉庚建筑具有独特风格,是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地域化的表达。嘉庚建筑特有的空间和色彩构成、平立面构图、材料的肌理和质感、结构形式、建造工艺以及细部构造和图案等表现出来的艺术性,体现出近现代建筑美学与技术的统一。嘉庚建筑引入西方构件和建筑形式,运用本土材料和传统技艺,展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
嘉庚建筑有什么建筑风格 何以惊艳百年?
早期建筑材料多从国外进口,20世纪20年代起,本地材料逐渐成为嘉庚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在本地匠师参与下,嘉庚建筑使用本地红砖和石材等,将中国传统施工技艺与西式建筑样式融合,形成富有变化的砖石墙体形式。另外,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嘉庚建筑中,还大量使用嘉庚先生融合了闽南传统瓦片与西式瓦片工艺而创新制作的“嘉庚瓦...
近代中国建筑师及其建筑代表作品:杨锡镠,从古典复兴到现代主义
鸿德堂,也被称作“费启鸿纪念教堂”,始建于1925年,1928年10月竣工,是为数不多的采用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教堂之一。杨锡镠为鸿德堂选择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打破了传统的西方宗教建筑样式,强调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框架和彩饰特征。建筑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斗栱飞檐和木屋架结构,中厅与边廊不同高度的屋顶被设计成中式...
国际建筑大师矶崎新:建造一个与世界积极互动的中国|天府周末...
朱涛介绍,矶崎新在遵守对称性总体格局的同时,根据不同功能赋予了建筑局部多样的形态、材料和色彩。例如,在人工平台连接的两大玻璃入口大厅中,配置了一对雕塑性的巨型树状结构——“金树银树”,支撑起两个壮丽的共享大厅,并映射出“过去-未来”“新生-废墟”等相互缠绕的意象。“矶崎新:一个世界公民眼中的中国”展览...
“被发明的传统”:茂飞与他的中国近代建筑
约翰大学的怀施堂,便模仿了具有较为陡峭飞檐的江南当地风格屋顶,将之放在一座殖民地外廊式洋楼之上;英国建筑师荣杜易(Rowntree),在设计位于四川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的校园建筑时,更多地使用了四川当地建筑风格的装饰元素和建材(使用青砖作为外墙材料而非红砖)配合西方“贵格大学”风格的山形立面和平面以及西式的建筑基础和...
东西问|夏冬波:包公文化为何情牵两岸远播四海?
20世纪80年代,这座庙宇进行了重修,规格完全遵照古制,木结构都是以榫连接,许多精美石刻、木雕、彩绘,内容以包公审案的故事为主,材料多来自大陆,工艺是请福建工匠来做,大殿的点金柱颇具特色(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台北、彰化、高雄、新竹等岛内多地建有包公庙,供奉的包公主神,大多移自大陆。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高雄大寮的开封宫,...
故宫古建专家推出《故宫建筑细探》——故宫古建筑里,藏着许多...
灵沼轩体现中西方建筑艺术合璧故宫里有这么一座建筑,无论在建筑材料、建筑造型,还是建筑工艺方面,都有着浓厚的西方特色,是中西方建筑艺术合璧的体现,它就是灵沼轩。灵沼轩又名“水晶宫”或“水殿”,位于故宫东六宫,是一座钢与石质墙体混合承重的近代建筑。灵沼轩的前身是延禧宫。延禧宫始建于明代,为木结构建筑...
天地之和比:探寻中国古建筑美的密码
“中国古建筑有很旧甚至很破的,但几乎没有丑的。不用特别多的雕饰,哪怕是极普通的一间小房子,看上去也是美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横在面前的是一个回荡了几十年的问题: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遵循“黄金分割比”一样,也有对美的比例的追求吗?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样式雷”:打破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的...
查阅档案,王其亨才发现“样式雷”家族留下的建筑图档有近两万件之多。在民国初年雷家迅速衰败被迫变卖图档时,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看到了其中的价值,求得拨款5000元大洋,把图档足足装了10卡车送到了北平图书馆,为今天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建筑材料。只是因为日本侵华,他们的研究启动不久便被迫中断。
中国古代建筑的比例密码与美学追求
一筹莫展时,他“鬼使神差”地从书架上摸出一本北宋《营造法式》的图版,随手一翻,第一张图赫然就是表现圆方相接与相切的“圆方方圆图”。这本中国现存最重要的古代建筑专书,还引用了更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一段话:“万物周事而圆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