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话听得真亲切”五十五年前的知青回“家”了
“看到自己的‘第二故乡’建设发展得这么好,很高兴。”朱国锐今年已年过70,从1969年下乡到1978年结束知青生活,那一段火红澎湃的青春岁月,早已深深烙印上龙尾山村的印记。知青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探寻村里的新变化。胡劲松摄知青们还特地制作了锦旗赠与龙尾山村留念。锦旗上题写着:烈日炙烤蚂蟥叮,不忘青春种...
女知青为返城抛夫弃子,不告而别,50年后上门认儿子却被赶出家门
因为在40年前,她抛弃过一个儿子。她走的时候,那孩子才跟现在小孙子一般的年纪。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国家建设,百万知青下乡建设祖国。当时的吕娟才18岁,刚从大学毕业,她怀揣着热情从大城市上海来到了荒凉的甘肃。可当她看到当地的条件的时候,顿时就傻了眼。甘肃是一个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常年风沙都很大,当...
上游时尚|她们与共和国同行 | 教师龚成惠:从养蚕到教书,70年岁月...
让我们一起穿越70年,追忆激情岁月,遇见美好时光。第5期从下乡知青到招工回城,龚成惠糊里糊涂投身教育,一弹指就是33年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回首来时路,龚成惠说算不上波澜壮阔、轰轰烈烈,她坚称“平凡”,却与共和国同行:生于1949年10月,真正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龚成惠,70岁数学教师“我的青春...
九名著名知青的曲折人生
嘿,您知道柴春泽不?他1952年出生,是河北省青龙人。19岁那年,他跑到翁牛特旗玉田皋下乡去了。那时候啊,好多知青都受不了乡下的苦日子,还有那糟糕的风沙环境。可柴春泽不一样,他拿起笔写了文章,还发表了“扎根农村60年”的演讲呢!1974年,他爹提议他回城里工作,结果被他拒绝了。他给父亲的回信,竟然被...
男女知青“共迎”伟大的70年代
男女知青“共迎”伟大的70年代看,插队的我像华侨吗?前几天,有同学说,到云南农场插队的同学们要来一次聚会。我翻了半天,找出了照片,一个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一个军用品水壶。没想到过了四十多年,收音机还能用。我是北大附中68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5月31日我们三个要好的同学从北京站乘火车前往云南。在...
70年知青下乡,收养同村的小孤儿,成年后她却非要嫁给我
1970年的冬天,寒意逼人,18岁的张力揣着一颗激昂的心,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离开了北方的家乡,作为一名知青远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偏僻小山村插队落户(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那是一个地处偏远、环境闭塞的小山村,村里的条件十分艰苦。张力初来乍到,看到的是破旧的土坯房、蜿蜒的羊肠小路,还有那些满是皲裂的农民...
推荐1本文娱年代文,主角穿越到70年代末,从写剧本开始快速崛起
在传媒行业混了半生的本书主角,也不知道惹到了哪位大佬,不过是投资短剧失败赔了一笔钱,结果人就穿越到了1979年的平行世界,成为了首都一名刚刚返乡的19岁知青。(忍住不吐槽一下,本书作者要不是投资短剧失败,可能就没这本书了,甚至作者之后都不一定会继续写书,所以虽然很不厚道,但我还是想说作者失败的好......
新少年 | 70多年前的毕业证是什么样子?
70年代的腰鼓:穿越半个世纪的声音在学校的音美器材室还有十来个有年头的腰鼓,红红的鼓身有的掉了漆,看起来有些斑驳,边上的排钉有的也已生锈,但敲击时的声音依然清脆悦耳。早已退休教师于洪美说,这些腰鼓是70年代她上学时学校购买的,由青岛来的一对老知青夫妇亲自教。课外活动时间,校园里到处响着“咚吧咚吧...
属于他们的互联网细糠,短剧用70、80年代元素抓牢中年人
01年代题材短剧在春节期间爆火,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和《美人在八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02制片人阿泽认为,年代剧爆火的原因包括剧本、演员选择、服化道等方面,最重要的是让观众感同身受。03为了增强代入感,年代剧选择小人物作为主角,如厂长、知青等,同时保持演员接地气。
年代生活IP推荐|《我叫江文明》一群知识青年历经改革开放前后30年...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江家堡、火家屯、方大桥等屯,用敞盖解放牌汽车拉来了浩浩荡荡的知识青年队伍。第一个晚上,分到江家堡的几位男青年江猴子、李见、许大傻子、王锦州等人就开启了吹牛皮似的自我介绍。因为偷鸡反而被误认为杀了狗,大家都被罚了,李见第一个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