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有六种道袍,不同场景穿着不同
《大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2、得罗蓝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冠巾之后成为正式道士,方可着用此衣,为参加宗教活动之礼服。3、戒衣黄色,大襟,长及腿腕,袖宽二尺四寸以上,袖长随身。黄色属土,土可化育万物,戒衣采用黄色,除了示以庄重之外,寓有“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之意...
不懂就问: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清朝的道士需要剃发吗?
六、"儒从释道不从":参加科考的儒生必须剃发留辫,遁入空门的和尚、道士则可以保持原来的发式、服装;七、"娼从优伶不从":青楼女子必须穿旗人服饰(因为是常服),戏子在台上可以穿前朝的衣服演戏;八、"仕宦从婚姻不从":结婚的时候,男人必须穿旗人服饰,而女子则可以穿前朝服饰,即"凤冠霞帔";九、"国号从官...
武当道士,“神”在何处?
武当道教服饰分为常服和法服两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宽一尺四寸,右腋开襟,有两飘带;中褂则多为对襟。道袍,又称“得罗”,与大褂相似,袖宽一尺八寸以上,长短随身,青、蓝色,象征天色和东方青阳之气。法服有戒衣、法衣、花衣等。戒衣袖宽二尺四寸,长短随身,黄色,受戒时用;法衣是道教做斋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谈丨青色,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色彩密码
在《大明会典》卷十一和《明史·舆服志三》里,就记载了关于道士服装的规定:“道士,常服青;法服、朝衣皆赤;道官亦如之。”就是规定道士的常服需要为青色,所以后来常有“青衣道士”的说法。本土化的佛学思想受中国道家文化的影响,反过来为青色器物赋予另一番含义。在青瓷的装饰上,从魏晋南北朝后期开始就出现了...
青色,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色彩密码
明代以后,道士常服的色彩统一变为青色。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参与制定明代的服饰制度,上到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僧道、乐妓,所有的服饰皆由太祖钦定,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力图推翻元朝着装的胡俗,以恢复中国之旧貌。在《大明会典》卷十一和《明史·舆服志三》里,就记载了关于道士服装的规定:“道士,常服青;法服、朝...
《青色极简史》:青色里的传统文化
明朝,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亲自制定明代的服饰制度,上到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僧道、乐妓,所有的服饰皆由太祖钦定,悉命复衣冠如唐制(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明史·舆服志三》记载了关于道士服装的规定:“道士,常服青;法服、朝衣皆赤;道官亦如之。”皇帝一声令下,历史在此反转。
洞天寻隐·学林纪丨神境与幽渊——明清文人的林屋洞天探险
”[28]潘耒的好友为其准备好专业游具,早餐后,“诣洞口,脱常服,衣短后衣,着犊鼻裈,曳草履,秉烛而进。”[29]除这些一般装备外,明代蔡羽表示,与此洞绑定的灵佑观道士还有另外的“高端设备”——橇和乐器。蔡羽的《游林屋洞记》记载,他与友人的西山岛游览,获得灵佑观道士接待和引导,至林屋洞时,...
荔枝文艺课|“中国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在南京,如何把华服穿出古都...
身着绯、青、绿三色官袍的明代官员男子常服的爆款是“道袍+四方平定巾”组合,尤其在明代中后期,上至皇帝、下至士庶,人手必备、缺之不可。道袍并不是指道士的衣袍,而是明代男性的日常便服,后来才演变成了道教的服饰,交领右衽,用系带而不用纽扣,大袖收祛,衣身左右开裾而有摆,十分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
印度神学与华夏神州道统的师徒传承及经典概述:下篇第三章
帝亦不勉强,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配帛三百匹、佣人两个。到了恒山蒲吾县,不久便尸解去世。玄宗帝为他立了栖霞观纪念。二则:道家含真坛,洞天中皆有。此坊编属道家之太元府,隸属司命。其中有女真人二位:其一,是张微子,汉昭帝时将作大匠张庆之女儿。父始道术,得尸解法。微子常服雾气,自云:“雾气是...
中国汉传僧服知多少
明《礼部志稿》云:”洪武十四年令凡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青绦、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绿绦、浅红色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绦、浅红袈裟。“又云栖的《竹窗二笔》中说:”衣则禅者褐色,讲者蓝色,律者黑色。“《山堂肆考》云:”今制禅僧衣褐,讲僧衣红,瑜伽僧衣葱白。瑜珈僧,今应赴僧也。“可见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