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恋情争议: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边界何在?
四、呼吁理性质疑与网络素养提升尽管法律为遏制网络暴力提供了制度保障,但预防网络暴力的根本仍在于公众的理性精神与网络素养提升。一方面,公众应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言论自由,对他人进行质疑、批评时,应基于事实、理性讨论,避免过度情绪化和人身攻击。另一方面,提高网络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真伪,不盲目跟风、煽动...
“破咒术”警悟空带你破解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种类?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一:网络主播薛某为博流量,故意辱骂另一名带货主播,还在网络散布该主播和其女儿的隐私,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导致受害者遭遇网暴并引发受害者割腕自杀的后果。典型案例二:一网红主播借“打假”之名,歪曲事实,恶意“维权”,发布大量抹黑商家的言论,引发大量网民关注,侵犯相关当事人权益,导...
“网络暴力”治理研究中规范判断与理论依据的学理分析
这类研究更是各执一词,有论者认为网络暴力行为利弊相依,纳入刑法规制须慎重(储陈城,2023);有论者提出网络暴力属刑法规制范畴,不应被定性为民事侵权,应通过刑法部分罪名构成要件要素的扩大解释予以惩戒(刘晓航,2023),或增设网络暴力罪(石经海,黄亚瑞,2020);还有论者提出应制定专门的《反网络暴力法》(张凌寒,2023)。
普通人如何有效识别诱导言论,不成为网络暴力的“刽子手”?
网络时代,舆论无处不在。每一条“热搜”话题,都会形成充斥着万千评论和情绪的舆论场。忻钰坤执导的电影《热搜》正在热映,聚焦由网络暴力引发的舆论战。关于网暴我们能做些什么?请点击专题查看更多内容。我们与网暴的距离提问于2023-12-01回答10写回答回答10还没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哦我要回答关于腾讯|...
罗翔:仇恨性言论的网络暴力,必须受到法律的禁止
因此,《刑法》必须打击仇恨性言论;仇恨性言论的网络暴力,必须受到法律的禁止。总之,对人的尊重是法律不变的精神: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荀子》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无论是谁,都无法改变天道的规律。天不变,道亦不变。
“老人故意推倒摩托车”车主被网暴案宣判 法院认定相关言论侵犯...
法院在判决书中表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不应成为宣泄个人情绪的工具,各方均应恪守法律法规的底线,理性合理地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言论(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法院最终判决要求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向原告书面道歉,在其视频网站个人账户主页公开道歉内容不少于15日,并赔偿陈先生律师费3000元。陈先生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相比...
【法治护我心】| 反网络暴力解读(一):言论自由≠“网暴自由”!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针对“按键伤人”治理问题,光明网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进行解读。监制张宁...
伊利惨遭网络暴力,不实言论误导公众,拼多多却成受害者?
至于网络暴力的方面,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包括伊利在内的所有国产头部品牌,都在遭受,而且是长期遭受网络暴力的侵害。不要以为是大厂就没人敢欺负了。有些人和群体,就擅长给大品牌制造负面舆情,然后通过勒索等方式来违法获利。也有不少的所谓“友商”,也喜欢有事没事给对手抹点黑、上点眼药。在网络直播还没兴起...
新规如何精准惩治“按键伤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解读
此外,《规定》还明确,以技术手段促进网络暴力信息防控与治理,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技术,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的识别、监测与预警机制;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高效筛选与深度剖析,从而迅速识别并锁定潜在的网络暴力言论,实现对有害信息的早期预警与即时干预。这些规定体现了...
网络暴力何时休?——写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施行之后
并及时发出预警;从社会方面考虑,除了较为容易识别的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违法信息外,还需要结合言论的具体社会影响,对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不良信息也加以有效识别和规制;从法律方面考虑,既要做到对网络暴力的高效治理与有效预防,也要达到网络暴力治理与言论表达自由之间的平衡,确保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