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一次性跟你说清楚,看看相权是如何演变的
其实,同三品或者平章事,虽然是宰相,本质上却不是职务,而是差遣。所以,皇帝任免宰相非常容易。差遣,就像现在的某某小组组长、副组长,属于协调议事机构的成员。宋朝甚至还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三司使又称计相。从丞相到三省长官再到平章事,这是相权逐渐弱化的过程。到明朝,朱元...
公元1017年:宰相的顶级处事心法——“正办”之法
就在前一年,1016年,朝廷新提拔了一个人当参知政事,副宰相。这个人我们以前曾经提到过,就是连中三元的状元王曾。王曾年轻啊,又新官上任,很有锐气,虽然自己当上副宰相,肯定有王旦的因素在,但他不管那个,上任之后,马上就抓住了王旦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不小。王曾发现,王旦在处理政务的时候,经常不请示皇上,自...
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两者仅差一字却天壤之别,可别分不清楚
丞相与宰相还是有着许多不同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从不同层面来分析一下。其一性质和含义的不同。丞相是一种具体的官职,是用来辅佐皇帝,处理朝政的官员职称,也就是百官之长。宰相也不是一种具体的官职,而是对那些拥有着仅次于皇帝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他们可以是丞相,可以是相国,可以是大司徒,可以是尚书令,可...
“石灰脑”和“真宰相”
是“真宰相”皇祐三年(1051)三月,刘沆由尚书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在过去,政事多由宰相决断,副相仅作备位。刘沆到任后,积极参与国事决策,以廷议方式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对政事有所救正。至和元年(1054)八月,刘沆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武周之官,品级虽低于刺史但位居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言简意赅地说,“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正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副宰相。正如《新唐书》所言:“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无论是正还是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宰相,朝堂上地位和权势都是最顶尖的一批官员。
他是北宋神童,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后来官至宰相
三、官至宰相数月后,晏殊又被调任知应天府,他在这里兴办学校,并且延请范仲淹来教授学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天圣九年(1031年),晏殊回京担任三司使,并在第二年出任参知政事。宋仁宗亲政后,晏殊又被放到外地做官。不过很快,晏殊又回到了开封,历任三司使、枢密使等要职,并在庆历二年(10...
大宋最有功绩的宰相,实际上就是一个废料,还不如秦桧呢
北宋仁宗景佑四年四月,东京汴梁发生政治地震,政事堂中书省四位宰相吕夷简、王曾,参知政事宋绶、蔡齐同日罢相。仁宗下旨命王随、陈尧佐担任宰相,韩亿、程琳、石中立担任参知政事。但谁也没有想到,新中书省的班子刚刚组成半年就发生意外,因为当年十月开封府考试成绩公布了,宰相陈尧佐的儿子陈博古荣中解元,参知政...
刘子健谈宋史:历史是近乎情理的“测度”
刘子健首先讨论君权与相权的关系。高宗当政35年,参知政事(约等于宰相)前后更换40余位,其中唯有“奸佞”的秦桧掌权10年以上。究其原因,高宗最大的需要是有人帮他决策,并能够执行,镇压群僚,担当不利批评。宋代已经没有贵族豪强势力,亦鲜有地方割据,所以相权或者说皇帝之下的所有权力,都处于君权的控制之下。在专制...
以唐代官制为例,分析了解狄仁杰的同凤台鸾阁三品平章事
政事堂成立后,参与政事堂决策的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不论其是否是三省的主要官员。唐太宗时期,侍中和中书令的职位极高,不轻易授予他人,常以其他职位加上“参预朝政”、“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平章国计”等称号。此后,“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称的出现,意味着他们与两省...
宋代的租房购房政策与风俗
皇帝也参观了时任参知政事陈彭年的居所,“睹其所僦居室陋敝”,不免连连叹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北宋都是仅次于宰相的朝廷高官,翰林学士则是朝廷清要之官,但杨、陈去世时都还租住在简陋的屋舍内,由此可见,北宋时期高官赁房居住应该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