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利:历史解释学和传统学视域下传统史学与中国现代史学建构的新...
根据历史解释学的观点,历史认识和研究实为历史解释。历史的解释学性质是由史料解读的阐释性和史学研究的价值性决定的。首先,史料不会自动呈现历史发展的进程和面貌,这就需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进行阐释。因为,历史研究不能直接面对史实,只能通过史料间接了解史实,而史实,特别是复杂和宏大史实及其构成的历史进程无法...
实证、史料与全球化视野:重建近代中国的问题意识
就理论而言,后现代史学业已指出,历史学者借以进行实证研究或认为能赋予其研究“实证”性质的史料,基本是以“文本”(text)的形式存在,文本是人做成的,当时当事人在记录历史的时候,是通过观察认知,进行有选择的记录,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即便档案,也存在制作成分,不可尽信。从逻辑上来说,如果实证研究的前提存在...
讲座回顾:华东师大历史学系主任梁志教授作“实证与‘虚证...
梁志教授首先对史学研究路径的历史变迁进行了介绍,指出既要尊重史料,又要发挥历史学者的能动性,需要基于档案建立逻辑链、证据链。当前文献条件大幅改善,可获取的、更多层次的档案和其他材料增加,需要研究者对档案进行个性化的解释。随后,梁志教授讲授了四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美苏“普韦布洛”号危机决策,在该事件中,...
于留振评《消费历史》丨历史学家和大众文化,谁来塑造公众的历史...
学院派史家普遍认为,大多数公共历史的实践者缺乏专业训练,不懂得学术规范,对历史的认知过于肤浅,不具备创造和普及传播历史知识的能力,因而也就不拥有“对历史的解释权”。但另一方面,专业史学内部分工日益细微,研究内容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研究成果与大众社会的文化和知识需求日益脱节,成为一种曲高和寡的专深学问...
访谈| 孙江:历史书写新视角——词汇背后的近代中国变迁
观念史研究的是观念单位,观念不是实在的,因而没有真正的历史。思想史有时被称为观念史,很容易混淆。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似乎可以称作政治语言史、政治话语史。他研究言与行之间的关系,依托的是奥斯汀的语言学,这与概念史根本不同,概念史是从德国的历史语义学和阐释学传统中产生的。
历史丨附部分真题讲解!2024年高考历史学科新课标卷评析——历史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四种史料都属于二手史料,都具有主观性,在研究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的问题时,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史料的来源和成书的时间,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史料的可靠性和客观性(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三朝北盟会编》更接近南宋初年的历史事件,可信度更大,故选B。该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
圆桌|关于马克斯·韦伯的跨学科对话:“普遍历史”的迷思
骏楠的讨论主要围绕韦伯的合理化普遍历史这个理念型展开,也顺带讨论了其他一些理念型,比如三种支配类型。骏楠写到,韦伯作品中的合理化普遍历史既是一个方法论,又是一种有实质意味的理论。对于韦伯理念型到底是一种分析工具,还是一个理论解释这个问题,后人有不同的解读。而后人有不同解读的原因也是因为韦伯本人的...
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历史可以这样玩儿
九年级作业设计则着力打开国际视野,自主绘制世界古代文明中心的地理范围示意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三角贸易示意图、一战前后的欧洲示意图、二战前后的世界历史地图等出现在这个年级的作业当中。老师们以作业设计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构建时空观念,涵养家国情怀,学会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全面...
《史林》“史学前沿论坛”探究如何构建历史学科自主的话语体系
左玉河研究员强调,历史是客观的,不会因为我们的解释而发生改变,但历史的解释是主观的,其内容具有无限性、广泛性和多样性,因此历史解释要和事实相符,遵循基本的原则和规则。《史林》杂志“史学前沿论坛”研讨现场。此次“史学前沿论坛”分为三场专题报告和一场圆桌座谈,第一场报告由郭长刚研究员主持。上海大学文...
李恒 史珮琪:新世纪以来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基于《史学...
实证是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两千多年的中外史学发展史上从未缺席,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几乎在所有的史学发展历程中,实证都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都是构成史学作品的基本骨架,潜藏于史学论著的有机体之内。以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为例,江湄说:“与当代史学确定无疑地将重心置于‘实证’的同时,史学学者又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