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867课:“分散”的“散”有多复杂
读音有三个:(一)sà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散,杂肉也。从肉,??声。”形声字。本义是杂肉。关于散字的本义,各家有争议,可以先看一下字形演变:(散的字形演变)王筠《说文句读》:“散字从肉,故说曰杂肉,实是散碎通用之字,故元应取杂而删肉也。”这里...
国语是如何确定的?1913年“读音统一会”,一省一票
在不少方言现今的读法中还能看出这种历朝历代学习标准音留下的痕迹,如上海话“行”在“行李”中读ghan,“行动”中读yin,后者即受到近古标准音影响的例子。标准音影响力的大小随时代而有不同,大体上说,在全国政治统一、交流频繁的时代,标准音的影响力就大,甚至可以整体取代地方方言。反之则弱。上古、中古的标准...
“阖家欢乐”还是“合家欢乐”,你的拜年短信一直发错了?
不过,刚才咱们说过的规范性文件《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又把它俩拆开了,“色”读shǎi,“骰”读tóu,各念各的音,没事别总瞎串门。这种现象其实也不算少见。古代有个单位叫“石”,也叫“担”。比如韩愈《杂说》(其四):“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石”和“担”本来是对同一种单位的两种不...
对话高校哲学教师苏德超:提供鸡汤是哲学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全部
苏德超:我是从四川的小镇上一步步考到武汉大学。我最早上的初中是一个小学的附属初中,因为当地能上初中的人很少,初中要靠小学养。当时英语老师的学历是本地高中毕业。上课时没磁带,他对着课本的发音口型图教读音,教得很认真,也很辛苦,但实在不标准。升高中时,我考上达州市第一中学,是四川很不错的学校。我记...
《说文解字》第851课:秋天总说“贴秋膘”,“膘”是什么?
1、膘。读音有两个:(一)piǎ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膘,牛脅后髀前合革肉也。从肉,??声。”形声字。本义是牛肋后,大腿前皮肉相合的地方,也就是牲畜小腹两边的肉。(牛膘的位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合革肉者,他处革与肉可分剥,独此处不可分剥也...
拜年短信是“阖家欢乐”还是“合家欢乐”?
“石”和“担”本来是对同一种单位的两种不同说法(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起码自唐代以后,有人保留了“石”的字形和“担”的发音,开始指着“石”念成“担”,这也是一种同义换读。而且,这种换读没有被《审音表》等规范性文件取消,换不换读都是人家的自由。所以,按照现在的相关规范,单位“石”读shí、读dàn都是对的。
阖家欢乐or合家欢乐、色子or骰子、橘子or桔子:其实都对!
比如在宋代韵书《广韵》里,“定”只有一个读音(用古人注音的方法标出来叫“徒径切”),“订”有仨读音(“他丁切”“徒鼎切”“丁定切”),哪个音都不一样。再看意思:“定”强调拍板确定,而“订”强调商量或者多方参照。[2]可到了元朝以后,在北方话里,“定”和“订”突然变成了同音词,意思也渐渐混同...
寻访稀罕姓系列报道(一百六十一):折姓有两个读音 分别为shé和zhé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专家解释:折姓用做姓氏时,有两个读音,分别为shé和zhé,但姓氏来源是相同的。1、春秋时,齐大夫折文子之后有折氏。2、东汉时,武威太守南阳人张江,封折侯(折侯国故城在今山东诸城西南七十里),曾孙名国为郁林太守,徙居广汉,被封为折氏。3、羌族人姓。4、匈奴人折兰王之后,有折氏...
每日一字171:剥
剥,读音为bāo,bō,去掉外面的皮或壳,也指剥夺、剥削。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首横露锋,勿长,抗肩圆收;仰点落笔后即向右上提锋收笔,勿重,出锋指向下一笔画,勿长;“小撇”顺着点笔收笔的方向落笔,与点笔呼应,不要写长;下横起笔左探,抗肩与上横平行,压小撇收笔而过,右部勿长;竖钩位于撇画收...
高小微:剥洋葱现场!奶奶掀7层被子叫孙女起床……
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gébèiqīn指祖辈与孙辈之间的亲情掀开7层被子!奶奶叫赖床孙女起床像剥洋葱奶奶想掀开赖床孙女的被子叫她起床却掀了一层又一层才看到躲在被窝里的孙女掀7层被子的画面堪比剥洋葱现场不得不说奶奶真有耐心网友:看着都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