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孤独恒星:为何远离星系核心,会成为流浪恒星吗?
孤独恒星是指那些不位于星系中心区域、而是远离主要恒星群的单独恒星。与星系核心密集的恒星相比,孤独恒星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它们的存在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天文学线索。孤独恒星往往具有较低的亮度和较长的寿命。它们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与其他恒星相似,但在出生后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孤独恒星的形成机制通常与星...
探索宇宙形成的奥秘:从大爆炸到星系演化
恒星的生命周期是多样的,取决于其质量。大质量恒星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几百万到几亿年之间,它们最终会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散发出重元素到宇宙中。小质量恒星则会经历更长的生命周期,最终演变为红巨星,然后形成白矮星。星系是由大量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结构。最早的星系是通过引力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随着...
太阳系附近发现与宇宙几乎同样古老的恒星
恒星年龄与宇宙年龄存在差异的部分原因来自对宇宙距离尺度的不确定性,需要准确计算目标天体的距离。此前科学家对哈勃常数估算范围为50至100公里/秒/百万秒差距,通过天体周年视差方法来测量邻近星系之间的距离,该数值提供了一个100亿年的宇宙年龄,因此,从哈勃常数估计肯定不太令人满意,天文学家意识到需要一个更可靠的结果。
神秘“小红点”可能是恒星高度密集的星系
这些星系不一定拥有活跃的星系核,只是体积特别小、恒星特别密集。这个恒星密集的时期相对较短,当密集程度下降后,星系在观测中就不再呈现为小红点,看起来“消失”了。在另一项研究中,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相对粗略地分析了500个“小红点”后也认为,它们是恒星密集的星系。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天文...
宇宙中第一代“躺平”的星系
同样,星系中不止有恒星,还有星际间的气体和尘埃,超大质量黑洞,和蔓延开来的炙热电离气体。当然,和零零星星屈指可数的陆地不同,广袤的宇宙中容纳着无数星系,数量多到可以根据颜色、形态、年龄等等分成不同的种类。星系本身非常庞大,但绝大部分星系距离我们很遥远。用最好的望远镜看过去,也只能看到一个小小光斑。如果...
磁性大质量恒星“现身”麦哲伦星系
在最新研究中,德国波茨坦莱布尼茨天体物理研究所科学家利用第二低色散减焦摄谱仪提供的数据,对麦哲伦星系中5颗大质量恒星进行了光谱偏振观测(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在两颗可能具有银河系磁性大质量恒星典型光谱特征的恒星中,以及在位于小麦哲伦星系中最大质量恒星形成区NGC346核心的一个大质量双星系统中,他们探测到了千高斯量级的磁场。早期...
颠覆传统理论,黑洞成恒星诞生与星系形成助推器
经典理论认为,黑洞是在超大质量恒星坍塌后形成的,而星系是在第一批恒星照亮黑暗的早期宇宙后形成。但此次的新分析表明,在最初的1亿年里,黑洞和星系共存并影响了彼此的命运。黑洞可能在宇宙诞生后的头5000万年里戏剧性地加速了新恒星的诞生,而这在宇宙138亿年的历史中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
科学家发现距离地球330亿光年星系,正在形成恒星
研究人员称,在深场图像中,在这一距离上确认的其他星系显示为红色圆点,而这些新星系的体积更大,看起来像花生和蓬松的球。但目前尚不清楚星系大小的差异是由于恒星的形成方式还是它们形成后发生了什么。“这些早期星系预计由类似的物质形成,但它们已经显示出彼此非常不同的迹象。”王冰洁说。
探秘星系的“生老病死”
天文学家通常将星系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年轻”的,仍在不断产生新恒星的“恒星形成星系”;一类是相对“衰老”的,没有新恒星形成的“被动演化星系”。观测结果表明,这两类星系最重要的区别是后者缺乏冷气体。而冷气体是恒星形成的“原料”,因此,探索星系中冷气体含量的物理机制就成为理解星系如何形成演化的...
颠覆传统理论,黑洞成恒星诞生与星系形成助推器—新闻—科学网
经典理论认为,黑洞是在超大质量恒星坍塌后形成的,而星系是在第一批恒星照亮黑暗的早期宇宙后形成。但此次的新分析表明,在最初的1亿年里,黑洞和星系共存并影响了彼此的命运。黑洞可能在宇宙诞生后的头5000万年里戏剧性地加速了新恒星的诞生,而这在宇宙138亿年的历史中只是一个短暂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