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与庭审实质化的实现路径
直接言词原则是区分审前证据与法庭证据的重要标尺,该原则呼唤一种实质化的、贯彻证据裁判精神的庭审,要求所有证据必须为审判者亲眼目的、亲耳听闻、亲身感触,经此种亲历性的调查程序,方可作为证据裁判之基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正是以庭审实质化为重要内容、以证据裁判原则的贯彻为主要方式展开的。[3]...
大咖说 | 陈卫东:刑诉法修改的重点问题
不同于域外刑事司法中的三机关关系,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该条自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就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并在1982年《宪法》中得到确认。根据这一原则,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关于劳动关系认定的109个裁判要点
10、仲裁委员会处理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案件,不适用调解,审查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确认劳动关系目的、双方争议焦点、用工事实以及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录用人员登记表、考勤表、工资表、银行代发工资流水、会计档案等原始证据。11、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未享受职工基本养...
中国传统刑事证明制度的经验启示
关于证据证明力的评价认定,主要包括法定证据和自由心证这两种不同原则或理念,前者是指法律预先规定证据的证明力,司法人员需依法定条件去判断证据以认定案件事实,后者是指司法人员根据自身的法律素养、生活经验和良知,对证据进行判断和评价。中国传统刑事证明制度的特点在于创设证明力规则,以促进事实认定的统一,防止不同司...
加强证据审查与证明标准把握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轻罪案件
三是轻罪案件适用程序的简化可能导致对证明标准的降低。现代刑事诉讼所体现的价值多元化,要求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考虑和衡量多种价值的平衡,案件的繁简分流被认为是效率价值的体现,但不应以公平正义价值的减损为代价。刑事诉讼法并未因案件类型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证据审查要求和证明标准,这其中蕴含着追求公平正义为...
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刑辩高级研修班圆满举办
《大数据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初探》,从比较法的角度讲述了如何看待法定证据形式的封闭性,并谈到了如何从法定证据方法的理论视角观察大数据证据,以及不同类型的大数据的证据审查方式,重点讲解了大数据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在最后他也讨论了大数据证据面临的悖论与困境,在大数据证据的应用方面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观点和...
书证的质证要点
书证的范围非常宽泛,案件不同,书证的范围和内容也大有不同。在司法实践中,书证的范围和物证一样,非常庞杂,无法一一列举,我们只能根据办案的经验,将经常遇见的书证进行不完全列举。为了理解和认识方便,笔者根据经验总结常见书证如下。01诉讼程序性的证据
十二位法学专家对《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的前瞻
明确标准,才能与非羁押措施形成清晰的区别:其一,凡是有羁押实质,即使不以羁押的名义出现,也应明确认定为羁押,并予以法律的正当程序审核。羁押,就是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禁于一定场所,以防止其逃亡、再度犯罪、自杀以及保全证据、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和生效裁判之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羁押措施是拘留和逮捕。
大咖说 | 卞建林、张建伟、叶青等十位法学专家对《刑事诉讼法》第...
本报理论学术编辑部《法治论苑》版今起推出“《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前瞻”专题,邀请我国刑诉法学界多位学者就进一步完善证据立法、建立国家对被害人的补偿制度、法律援助律师的责任、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衔接等立法焦点议题发表学理性论述,为刑诉法修订提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全国人民法院:关于司法鉴定纠纷的53条裁判要旨
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中,一方当事人就专门性问题自行委托有关机构或者人员出具的意见,在法律性质上虽然不属于民事诉讼法所称的由人民法院经由司法鉴定程序所获得的鉴定意见,但法律并未排除其作为证据的资格。一般可以参照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鉴定意见的审查规则和准用私文书证的质证规则,结合具体案情,对其证明力适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