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粟”和“黍” 看殷商粮食作物(了不起的甲骨文)
“粟”属禾本科的“狗尾草属”,“黍”属禾本科的“黍属”,两者是不同“属”的作物;“黍”的伴生杂草是狼尾草。但二者在栽培条件方面相似,地理分布主要都在华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黍粟农业镌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我们要做好传承与弘扬工作,保护生态家园,永续乡土风韵。
“百谷之长”的粟文化时代(下)
谷黍品种有早晚之分,如早黍、晚黍、早稷、晚稷、早谷、晚谷,都是为了适应倒茬轮作的需要。正因如此,近代化以前我国传统农业虽然存在单一栽培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并未形成问题。人们通过不同生物的组合和品种的多样化,缓解了作物单一栽培的趋势。第五,朴素的循环农业理念与实践。传统粟作包含着朴素的循环农业理念与...
5500多年前中国就有“生态循环农业”
而在黄河流域,粟作农业的两种主要农作物粟(俗名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和黍(俗名糜子,脱壳后称为黄米)的产量不及水稻的一半。而且,粟、黍主要种植在黄土高原,土壤黏土含量低,有机物容易流失,无法维持长期高强度的耕种,如果不施肥的话需要休耕来恢复地力。产量低和休耕使北方的粟作农业社会面临粮食生产的瓶颈。那么...
历史悠久的邯郸,是如何酿酒的?
磁山先民从初期的刀耕火种过渡到锄耕农业阶段,他们不仅会制作和使用农业工具,还种植谷物、驯化家鸡和核桃,遗址中发掘出大量已经炭化的粟、黍。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和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粟,给寻找中国最早的农业起源提供了线索。|黍粟碳化灰标本图源/磁山文化博物馆粟,俗称为“谷子”,祖本是狗尾巴草,起源的中心...
考古2023|科技考古:科技赋能,考古新知
方法论建设方面,王欣等结合模拟实验探讨了高温对黍植硅体形态的影响。作者发现,与粟相比黍的植硅体受热之后数量更易减少,因此后者在考古遗址中保存下来的概率可能比粟更低。这一发现对于解释大植物遗存与植硅体分析结果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参考。刘洋探讨了炭化过程对五谷形态的影响,发现炭化对粟、黍重量和体积的影响很...
作物的故事︱中华原风景:黍粟文明的历史脉动
税在古汉语中是会意字,左边为“禾”,右边为“兑”,农业税的雏形就是以禾株为代表的“实物税”,显然,最早期的税黍、粟占有绝对比例(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那么,又是如何征税的呢?《尚书·禹贡》曰:“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征税标准因距王城远近而不同,原则是远轻近重,税率从...
粟和黍,你们分得清吗?
不过,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分的,如下图,上面的是小米,也就是谷子,下面是黍二者明显不一样。而在相关遗存中,谷的出现要晚的多,在距今约8700~7500年期间,开始出现少量粟的植硅体,但粟的含量一直没有超过3%,依然是以黍为主。这些都证实了黍是中国最早驯化的农作物,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大家主要的食物。
磁山文化遗址话“粟谷”
发现的大量粮食窖穴证实,磁山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粟谷最早种植地,也是黍的最早起源地。在中国历史上,以粟作为核心的北方农业文明与以稻作为核心的南方农业文明,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两大区域。从这个意义上说,磁山文化开启了中国粟作文化的先河,奠定了粟作农业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北方粟作文明当之无愧的发祥地。
原来粟黍鸡鸭,也能做成一场展览
粟、黍开始生长时间的长河,记录了世界的诞生,也见证了人类一路走来,这次展览,同样以时间为线索,带我们纵观天府农耕文明的发展,通过影像、装置、雕塑和古代文物,将每一朝代、每一时期的亮点与农业的巨大变化,都展示在我们面前。那么,就先把时针往回拨动,让我们回到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将粟黍种植与家猪饲养结合以提高粮食产量 5500多年前中国就有...
而在黄河流域,粟作农业的两种主要农作物粟(俗名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和黍(俗名糜子,脱壳后称为黄米)的产量不及水稻的一半。而且,粟、黍主要种植在黄土高原,土壤黏土含量低,有机物容易流失,无法维持长期高强度的耕种,如果不施肥的话需要休耕来恢复地力。产量低和休耕使北方的粟作农业社会面临粮食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