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教师联系导入中两个国家在比赛时“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概念分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例子,教与学、黑与白、好与坏、善与恶、讳疾忌医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举例加以点拨: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
矛盾论
导言: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曾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作者作了部分的补充、删节和修改。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事物的矛盾法则
《矛盾论》与《实践论》对应着什么实际政治问题?|文化纵横
教条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依赖某一经典并将之作为一成不变的原则来处理不同的问题。对教条主义的突破,从哲学上就是要让人了解矛盾的普遍性是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的,即普遍性是通过对特殊事物的认识而加以升华的,存在着由特殊向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于矛盾的特性,毛泽东有很细致的分析:“各个...
刘宇薇评《哲学中的疯狂与死亡》|从辩证法到疯狂史
疯狂的分裂性与错误,真的能够被统摄到理性的同一性当中吗?还是与此相反,疯狂意味着辩证法遭遇到某种概念的必然性,而不得不暂停?如果最后一种可能性是成立的,那么疯狂所带来的理性的破裂就并不与理性构成对立矛盾,而彰显出纯粹的否定性。古文的问题引出了以“海德格尔-福柯”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对否定性的理解:不再...
“二重性的直观”的逻辑悖谬与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生产理论的超越
“绝对的主体、自我不是通过经验直观给予的,而是通过理智直观设定的;绝对的客体、非我是与自我对立的客体。”[3](P421)基于费希特“自我”设定“非我”的理论,可以得知,理智直观是在思维之中对思维主体以及思维客体的同一性的确证。费希特取消了康德哲学中感性的基础地位,而是将理智直观看作基本规定,因而,费希特将...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唯物辩证法意蕴
矛盾的产生源于斗争性,矛盾的解决在于同一性(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发展方向能够使中国文化发展的三大矛盾实现新的平衡,故而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究其同一性因素有三。其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之间具有契合性。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理...
思想者|奚洁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要握住这把“总钥匙”的关键所在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对事物矛盾认识的重要命题,认为事物都有阴阳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制约,相反相成,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矛盾运动的普遍法则。习近平总书记对“阴阳统一说”从不同的领域和视角作了多维度的创造性运用。比如,对于中国文化的特点,他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诠释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之间的辩证...
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先立后破”?
“立”与“破”,两者是一对辩证关系,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相互转换。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可以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来阐释“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从对立统一规律来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
真 题特训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考点集训(一)】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可知论...
...渗透|同一性|统一体|斗争性|对立统一|马原(政治人物)_网易订阅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指矛盾对立面相互排斥、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