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手稿:被誉为“灌输国民常识”经典之作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了20多年的文物工作者,王冬青回忆说,当接过《欧洲战役史论》手稿时,难掩心中的激动:“《欧洲战役史论》回归故里,除了文物本身极具历史价值外,对于江门来说,更是梁启超精神在故乡传承的载体。”精神流传在《欧洲战役史论》手稿的扉页上,梁启超写了“以所著史论原稿畀之思成”的题词。张一知介...
顾颉刚称“极多石破天惊的新理论”,吕思勉的史论为何值得一读再读
后来书读得多了,发觉凡是彼此有差异的地方,吕先生的史论更能获得史实上的支持,逐渐成为史学界的共识,这就正好可以用作我历史学习上的绳愆纠缪。这一类史论,还有“先秦诸子可分家不可分人”“二世篡位非为事实”“无为即放任”“汉人称颂文景颇过其实”“汉时刻剥其民为史所不详者多”“使臣图自利”等等,它们有...
徐泓: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会史论》
何炳棣先生原来念的是英国史,后来转治中国史,他的研究领域广,包括扬州盐商、明清至民国的人口、明清会馆、明清科举与社会流动、美洲新大陆作物输入中国、北魏洛阳城、明代土地数据、清代在中国史上的重要性、黄土与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和近年研究的先秦诸子等。何先生收集史料之辛勤,运用史料之精妙,方法与史识之独创,轰...
杨艳秋:朱国祯《皇明史概》考析
四、《史概》反映出的史识与史学思想《史概》对史论非常重视,除“大训记”中未有评论外,其它四部分对每朝皇帝,重要事件和人物都加以评论。广引诸家史论是《史概》的一大特色。朱国祯自己的议论在“大政记”中为“臣国祯曰”。“大事记”、“开国臣传”、“逊国臣传”中为“朱史氏曰”(“大事记”卷一...
史料·史观·史学——漆侠先生与他的历史研究
辩证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当人们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相互区别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相互联系的一面,亦即从事物发展的总体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达到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漆侠先生的治史方法深得辩证法的精髓。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年,关于史与论的关系,学术界曾有过热烈讨论,形成了...
新书丨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
我认为,“通史”与“通论”同着眼于“通”,所不同的只是切入的角度和叙述的体裁有所区别(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但若简单地重复,那就成了无谓劳动。“通论”固然必须以“通史”为前提,但也必须对现行“通史”有所检讨,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促进“通史”的发展。所以“绪言”将围绕“通史”展开话题,最后交代一下本《中国历史通论》...
高考历史史观(三)--社会史观、史学史观、比较史观与生态史观
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可靠性不能保证;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八、比较史观含同类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同时期不同类的横向比较。九、生态史观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进行历史考察。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
从解密的档案看中苏关系重大史事
关于“长波电台”的新史识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中苏两国间争论频生,摩擦迭起,两国关系逐渐从分歧走向破裂。本书对于这一时期两国间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如1958年夏天,中苏之间由“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引发了一场严重争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场冲突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导火索,其原因...
论三代文学史及其与诗、思、史之关系
中国二十世纪产出的文艺史,是以史识、结构、释义和史料见高下、品优劣的,未必以体积、重量见水平;因此,强调的是“质”,不仅仅是“量”。或者说,由史识、结构、释义和史料组建起来的诸种文艺史,已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模式。这个世纪文艺史家,尤其是系统写作一段或一种文艺史的专家大都从意识深处认识到,文艺史的写作...
罗志田:证与疏——傅斯年史学的两个面相
历来学力识力高于同时代一般学人较多者,其提倡“众人”做的,多与其自身实际所做的有些区别。盖学力或积累,识力往往靠解悟,实难摹仿。故对那些提倡性的发凡起例言说,解读要特别谨慎。其对学界的影响(不论接受还是反对)是一回事,其与本人治学取向的异同,或又是一回事。廖平曾说,“教人最忌以己之心得使初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