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三中全会定调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有何深意?
“编纂环境法典的必要性在于这么多的法律,对于同一类型的违法行为,不同层级的法律有不同规定,导致处罚形式不一。同时,由于相关立法制定时间先后不一、提出法律草案的行政机关不一,也会导致法律的综合性、连贯性、协调性存在问题。”汪劲分析,通过环境法典编纂,可克服现行立法存在的不合时宜、法律实施存在困难等一些不...
新中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正式提上立法议程|羊晚政见
生态环境法典是基础性的法律,效力更强一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最终审议法律是不多见的,除了宪法以外,还有刑法、民法这些基础法律,生态环境法典也是列入了我们国家基础法律之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审议。”赵柯当时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全力配合全国人大,编纂好生态环境法典,推动解决法律实施当中存在的不...
目录|《法律研究》集刊2024年第1卷
当前环境领域相关法律规范存在重叠、矛盾、空白等问题,环境法典化正当其时。在环境法典的编纂契机下,需厘清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条款的公私融合特征,确定公法路径为主导、私法路径为辅助的指导思想,同时确认环境法典生态环境责任编的射程范围。在法典条款的具体设计中,首先需明确该条款与总则编的关系,其次应做好该条款与其他法...
法律行为的内在正义与外在正义
首先,应当在概念上明确区分法律正义与伦理正义、政治正义,因为法学与伦理学、政治学早已实现分离,虽然三者都关注正义问题,但因学科属性不同,在正义概念的内涵上自然也应有所区别。此处所称的法律正义是指法律上的正义,并非阿奎那意义上的法律正义,后者实际上指的是普遍正义。阿奎那之所以不把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视为法律...
法典赋名的恰当性简论
笔者将一部法律正式赋予法典名称,称为“法典赋名”。相应地,对于一般法律的命名方式,称为“法律命名”。之所以将赋名与命名分开,是因为法典一词在世界尤其是我国语境中,都较一般性法律更为重要,因而具有一种“赋予”“授予”的仪式感语言色彩。在我国,法典说法古已有之,法典概念近代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
吕忠梅: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立法选择
法典名称既要体现适用范围、制定主体、表现形式和效力位阶等形式要素,亦应涵摄调整范围和法律关系等实质要素,还有传承法律历史与符合国际共识等文化要素(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由此可见,法典命名既不能“任性”,也不能“随意”。比较法上,与民法典的命名具有普遍共识不同,各国环境法典的名称差异很大,如哥伦比亚为《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环境...
【学术研究】政治与法律 | 刘婉婷:我国被羁押人通信权制度困境与...
在无罪推定原则的框架下,保障被羁押人的宪法权利与保证一般公民的基本权利原则上并无不同,因被羁押人与外界的物理隔离,只有通过与辩护人的接见并且不受干预的自由沟通,方能保证其行使防御权。保障被法律推定无罪之人的各项基本权利,不随意限制其基本权利行使,不论该被追诉人是否被限制人身自由。
张梓太:中国古代法典传统与当代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 法学评论202403
中国古代法典与当代生态环境法典存有共性,因此前者可以为后者的编纂提供经验智慧。首先,从形式上看,当代生态环境法典与中国古代法典都具备“诸法合体”的特点。虽然此点受到很多学者的批判,比如梁启超先生认为“法律之种类不备”是中国古代法典的第一缺点,指出古代中国并未发展出大陆法系部门法的分类,但这并不意味着古...
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
至春秋战国时期,子产在郑国铸刑书于鼎,李悝在魏国作《法经》,中国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就是在这种日益丰富的法律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以管仲、邓析、商鞅、韩非等为代表人物的法家,强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地位。不同于那种认为依靠德化治民才是理想政治的主张,法家认为...
法学苑 |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厚底蕴
法律对于老幼病残情况的认定条件都相对宽泛,体现了人道主义色彩。《大明律》和《大清律例》“名例”篇都规定了优恤老幼病残的原则。对于妇女犯罪,同样有一系列矜恤措施。此外,即便犯罪者本身并非鳏寡孤独、老幼妇残,但刑罚的后果如果关系相关人群的利益,也要区别对待。例如,所犯并非“十恶”重罪,且家中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