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才举行到一半,我发现《意林》和《读者》又又又塌房了
现在看来,欧美人的傲慢与偏见从小就是刻在骨子里面的。曾经,国内被奉为神书的《意林》和《读者》,无时无刻不再为我们描述欧美人的善良和豁达。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残酷的杀戮和殖民之上。不可否认,欧美人当中确实存在有所谓心胸宽旷,性格热情的金发碧眼俏女郎。可如今摆在我们眼前更多的,则是是一幅幅...
谁制造了读者和意林中的乌托邦?
在想象异邦的构造过程中,《读者》和《意林》只是为其构造提供了材料,而让我们相信想象的异邦真实存在的,则是以阅读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但是文学审美是有其缺陷的,文学不需要现实实践,所以文学自然而然地很容易脱离“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原则,从浪漫主义滑落到虚无主义的领域。任何后发的现代化国家,都难逃从文学浪漫...
外国人看《意林》《读者》笑疯了!日本网友:我们从没喝过马桶水
举例来说,对于这次中国媒体作品在海外引发的风波,中方读者并非都未接触过国外生活实况,外国读者也未尝没有阅读过客观中立的中国相关作品。关键是,双方可能都曾被某些"标签化"的描写所影响,从而对对方国家的整体印象产生了偏差。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在双方都持开放包容心态的情况下,通过平等对话交流,互...
在拷打之后,“回旋镖博主”纷纷向《读者》《意林》“道歉”
甚至,有不少原本没有刊载在《意林》《读者》等杂志上的"逆天公知文",也在互联网的口口相传中,在人心中烙下了"意林"的刻印——实际上,"四杯25℃的水合成开水"的文章完全是网友玩梗的杜撰,从未在这些文摘杂志上刊载过。可各大评论区里的网民们却毫不怀疑他们的出处来自《意林》。可以说,...
当我们成了《读者》、《意林》的主角
中外都有自己的反思派,但还是有区别的,欧美的反思派起码还有迹可循,我们这边《读者》、《意林》文章,则完全就是脑补和胡编出来的。我是80后,我就是亲身经历《读者》、《意林》时代的一代人。什么日本洗马桶的水能喝,一个盘子刷七遍……就来出自那代编辑、作者的手笔。
一年发行4000万册!曾经家喻户晓的读者、意林为啥不火了?
而《读者》2021年的月均发行量是532万册,15年前这个数字呢是898万册,2021年《意林·小小姐》还宣布进入无限期休刊状态,现在学生的课外读物里,这类杂志呢,也不是第一选择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为什么这些国民杂志会走向衰落呢?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内外交困,咱先来讲内部,毕竟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知音》爆火的时候...
看老外吹中国,“意林”风吹到了美利坚
“反差”感是意林文学的精髓,哈佛凌晨四点半灯火通明、美国全国停电救麻雀、英国人坐地铁不玩手机只看书等等,一个个理想的乌托邦看的人心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经典故事几乎被注入了每一个读者血脉里,例如美国青少年到了18岁就会被父母扫地出门,目的是培养为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意林》的风,终究吹回了老外家里
《意林》和《读者》就是一个最大公约数的“窗口”。不管是听说还是杜撰,最后指向的都是一个虚拟的目标。这个目标投射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想象: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理想国,那里的人们既有德国人的严谨务实,又有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还有美国人的独立思考。时过境迁,当人们真正目睹了西方世界的混乱后才发现,小偷和流浪汉...
意林新系列,多年匠心沉淀,篇篇万里挑一,碎片时间就能读!
他们的动人故事历经时间和读者口碑多重筛选至今仍旧风靡校园他们以自己的成长底色为蓝本书写暖心又励志的成长故事2019年开始至今,《意林少年版》专栏“大幻想家”号,以本系列图书的单本书名和书中的文章名为征集题目,请小读者创作同名幻想故事,收到几千名小读者的踊跃参与。
美国版《意林》,让西方家长集体破防了
在我小的时候,《读者》、《意林》一直都是我写作的制胜法宝。要是800字的作文里,但凡用上一则上述杂志中的例子,就会让同学们刮目相看。比如说到“坚持”、“不怕困难”,可能就有小朋友想到,在日本,小学生冬天就穿条短裤跑步,以此锻炼身体。然后要是说到“环保”,那日本的故事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