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我的为官之道三贬官华州(走在三吏三别的路上)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杜甫因受房琯事件牵连,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是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这时的杜甫已然47岁。虽然此次贬官,对杜甫的政治仕途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是对于他的创作来说,却是有极大好处,使他能够又一次走向生活、接近人民,最终攀上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巅峰。《瘦马行》01谁家且养愿终惠...
晚唐诗人韦庄,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有何奇特之处
后人把此诗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也有人认为它是唐代叙事诗继杜甫“三吏三别”和白居易《长恨歌》之后的第三座丰碑。二.《秦妇吟》的奇特之处《秦妇吟》的详细内容及其解释与欣赏,大家可查阅相关资料。本文重点与读者共同探讨一下,韦庄这首长诗的奇特之处。首先看一下...
三吏三别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批判"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
诗圣杜甫的西行漫记,是由一首首荡气回肠的史诗聚合起来的,其中一...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被后世称为“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被后世称为“三别”。“三吏三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诗人杜甫对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控诉。乾元二年(759)夏,华州及关中大旱,杜...
安史之乱中,王昌龄、高适、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的结局如何
这之后,杜甫流落各地,他目睹了安史之乱时期大唐百姓的凄惨现状,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后,杜甫想去灵武投奔朝廷,但在路途中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767年,郭子仪大军围困长安后,杜甫乘乱逃走。杜甫历经艰辛回到灵武后,唐玄宗让他做了言官左拾遗,但很快,杜甫因为上书给宰相房琯求情,惹怒...
凌泽欣:杜甫的显赫家世与出身及其对杜诗的影响??
他的《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篇已不再沿袭汉乐府旧题,而是自拟新题,既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实质,又据所写之事重新命题,使题目与内容合为一体(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这种做法绝不仅仅只是一个题目问题,而是他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另一种体现。杜甫对乐府拟题的创造性贡献,直接影响了白居易、元稹等人...
秦州:杜甫的短暂乐土(图)
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杜甫回了一趟他的老家河南。沿途所至,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既悲且痛的杜甫写下了他最具现实主义光辉的“三吏”与“三别”。此时,长安虽已收复,安史之乱却还在继续,大唐早已不复开元盛世的繁荣。至于杜甫,他年近半百,体弱多病(40岁后,杜甫即患风疾。这是一种心血管问题引起的重病,会...
抢票|《杜甫》
“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春夜喜雨”等代表性舞段和杜甫诗作做了更紧密的结合,让观众能第一时间感受到杜甫这一生。“两个杜甫”时而“共舞”,时而跨越时空“对话”,舞蹈、舞美、灯光、服装等舞台元素有机融合,以舞蹈语汇诠释着杜甫的精神世界,窥看到他一个人笔下的唐朝。
杜甫《新安吏》:为战争编织的善意谎言
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或者正义非正义,对杜甫来说,不是他谈论的重点。他用了一种讲故事的手法来写了“三吏三别”,这是第一首《新安吏》,是讲在面临叛军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唐帝国没办法开始紧急征兵,全天下的官吏其他事情都不做了,全变成了征兵员,来完成朝廷布置的征兵任务。杜甫逃难的一路,见证了这样的人间...
杜甫为诸葛亮写的一首诗,最后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选中学课本
杜甫已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而是变得内敛深沉,对人世看得很通透。然而,他仍怀有为国家百姓谋福的志向。在亲眼目睹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后,杜甫创作了许多反映时弊的作品,比如《三别》《三吏》等,为当时的战乱留下了真实的历史注脚。杜甫描绘的平民在战乱中四处流离,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承受着战争的摧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