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羲之家族仅存的书法真迹,全篇仅47字
这是东晋唯一传世的名家书法真迹,全篇仅47个字。这就是著名的三希帖之一的《伯远帖》。仍是王珣所书,王珣是王羲之的堂侄,《伯远帖》便是王珣给亲友伯远向其问候疾病一事所书写的一封信札。帖纵25.1横17.2(单位:厘米)共计5行47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双峰并峙,其书法造诣超凡入...
王献之真迹被“贱卖”,得知是“国宝”卖方反悔:我有病卖错了
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神秘,因为它曾是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献之的真迹《洛神赋十三行》的雕刻版。这十三行字被誉为书法界的绝世之作,是历代书法家追捧的对象。在宋朝时期,宰相贾似道得到了《洛神赋》中的十三行真迹,并将其刻在石板上,形成了《玉版十三行》。这块石板在当时已经被视为珍宝。秦公看到这块石板后,毅然...
王献之写了这两行,足以让后人模仿2000年 | 寇克让
王献之是很厉害,但是没人学得了。他说王羲之则是“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训”是规则。王羲之是书法永远的规范。当时王献之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超越王羲之,但是作为书法的典范和基本原则的,一定是王羲之。00:00/00:00当前设备不支持播放你可以刷新试试70017001.199-b424d9504bab51b66e8475a5d2005657按...
王献之|《省前书帖》,翻墨本双列放大
此外,王献之的行草还注重曲直结合,纵逸自然。他写横竖画时较为挺直,而辅以圆转道婉之笔,使得作品在刚劲之美中又不失流动飘逸之风。《省前书帖》中的许多字,都体现了这种曲直结合、纵逸自然的风格,既展现了王献之深厚的书法功底,又透露出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独到理解。在运笔过程中,王献之还特别注意虚实...
爆火的博物馆里,排队看书法真迹的中年人在看什么?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里有一节《传授笔法人名》,里面有一条从东汉至唐代书法世代相传的脉络:蔡邕传蔡文姬,蔡文姬传钟繇,钟繇传卫夫人,卫夫人传王羲之,王羲之传王献之……一直到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传虞世南,之后再传欧阳询、褚遂良。虽然这里有一种将笔法神秘化的“故弄玄虚”,但也道出了书法在宋代以前的传承...
王羲之书法真迹何处寻?
“无论是‘秦篆’‘汉隶’的坚实发轫,或是占据一半以上内容的王献之、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空前绝唱’,在《肃府本<淳化阁帖>》中均有真迹示人(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甘肃省博物馆网络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李延强接受中新社、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淳化阁帖》是由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命人将内府所藏包括先秦至隋唐一千...
《读书》新刊 | 薛龙春:“二王之外”的书法还是书法吗?
这与字体演变阶段的情形正好相反,王羲之、王献之的贡献是摈除楷书中的隶书遗意,“古而不今”在晋唐是一个贬义的说法。以楷书要有“隶意”推之,隶书要有“篆意”,行草书也要有“篆隶意”。过渡阶段的字样未定型、不成熟,因而显得有拙趣,这是碑学的核心旨趣之一。后来何绍基指出北朝碑刻正是隶楷之间过渡性的...
初唐四家陆柬之的书法之路
在传统书法中,家学对书法家的影响颇大。比如,蔡邕与其女文姬,钟繇与其子钟会,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欧阳询与其子欧阳通,不胜枚举。陆柬之出身华亭陆氏。其先祖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手书的《平复帖》,被人誉为“草书、若篆若隶,笔法奇崛”,具有极高的书法造诣。自陆机之后,华亭陆氏...
翰墨千秋:伟大的中国书法
毛公鼎最为珍贵的要数内壁所铸的铭文,这篇现存最长的青铜铭文,字数之多代表了西周处理文字水平的进步,铭文涉及的内容之丰,也代表了西周礼器用语的发展和王公贵族内心的某种寄托。《毛公鼎铭文》不同于我们熟知的用笔书写的书法体系,是由古人铸造而成的。这些被铸造而成的金文线条,开头和结尾处都以圆为主,很少有锋...
东晋书法小圣王献之:十幅传世墨宝鉴赏(一)
东晋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迎来首个辉煌时代。得益于汉代造纸术的普及,书写物质基础坚实。至东晋,楷体与行书广泛推广,书体趋于成熟,书法艺术迅猛发展,佳作频出。琅琊王氏家族书法成就瞩目,其中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惜真迹未传。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东晋书法家王献之书法作品。王献之(344年-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