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登陆上海
1933年2月7日至5月23日,故宫博物院文物分5批南迁上海,总计13427箱又64包;南迁文物包括散氏盘、嘉量等青铜重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宋徽宗《听琴图》等书画名品,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等珍贵古籍。此外,古物陈列所文物5414箱、颐和园文物640箱又8包8件以及国子监石鼓11箱也南迁上海保存。自1933年2月首批故...
【中华文化】在故宫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万千气象‖王旭东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进步表现,紫禁城及其皇家收藏以公共遗产的形式实现了身份转换。在近代的动荡、变革与战火中,故宫文物经历南迁、西迁、北返等过程,历经20余载的颠沛流离,最终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写下了保护中华文化珍宝可歌可泣的篇章。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同志亲自指示,...
祝勇:把故宫的历史与个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
记者:作为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您在故宫日常的工作是怎样的?祝勇: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二是“传播”。“研究”方面,我写了一些关于“故宫学”的文章,发表在《故宫学刊》和一些学术期刊上,也出版了《故宫艺术史》《故宫文物南迁》这些书籍。“传播”方面,主要是利用当代传媒手段,...
东西问丨祝勇:文物南迁,故宫博物院如何完成世界文物史上壮举?
在故宫600余年、故宫博物院近100年的历史上,文物南迁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程。1933年,中国山河破碎之时,为防日寇劫毁,以易培基为首的故宫人立下“人在文物在”的誓言,押运19000多箱故宫文物上路,时延十数年,地迤万余里,辗转颠沛,备尝苦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抢救珍宝,而是一次真正的民族文化抢救行动。
初代故宫人那良志:95年前,故宫博物院如何典守文物?
由那良志创作出版的《故宫五十年》,以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为开端,再现了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后近半个世纪的动荡岁月,涵盖了故宫文物清点造册、国宝疏散后方、文物出国展览、文物运台等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其中,有关抗战期间百万件国宝在战火中南渡北归、西迁东还的部分经过,更是首次在大陆披露。书中所记录的内容,都是那...
90组文物见证南京博物院九十载春秋
国立中央博物院动工建设时,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来,梁思成、刘敦桢等著名设计师对设计稿进行了修改,将建筑外形修改为仿辽式宫殿建筑,陈列室内部为西式风格,即为今天的南京博物院历史馆仿辽式大殿(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国立中央博物院建筑示意图3、1937年,文物西迁
对话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读懂故宫的四重历史
紫禁城是说不尽,也是写不完的。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在《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里,以整体史的视角将紫禁城置于大历史、大文化的格局中,将建筑、文物与宫廷历史文化有机联系起来,书写了一部体现紫禁城完整内涵的整体史。《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
故宫文物南迁,一段可歌可泣的历程
日前他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迁,还是留?曾经是个问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故宫文物危如累卵。以史为鉴,当时的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兼古物馆副馆长马衡提议文物南迁。祝勇表示,这在今天看来当然是明智之举和不二选择,可放到1932年北平的历史时空里,却遭到...
温情与敬意——影像里的故宫文物南迁
画中有两件重要器物,左手边架子上的是新莽嘉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右手边架子上放的是宣德青花出戟法轮盖罐,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两件藏品都曾经是南迁文物,新莽嘉量是跟随庄严先生到长沙、贵阳、巴县的文物,最后随之迁台。青花出戟罐则是从南京循江而上,到乐山安谷保存的文物,最后北返北京。两件...
一族多祠的四川乐山宋氏家族 在故宫文物南迁时曾是“文物守护人...
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逾百万件文物前后经南迁、西迁,终至“六祠一寺”,在宋祠成立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留下了“功侔鲁壁”的佳话。因此,乐山宋祠被喻为“战时故宫”。不仅如此,宋氏还将房屋租借给原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负责行政事务的欧阳道达,其“典守精神”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