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耀中:北魏均田制与土地兼并问题再探
“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之后在籍户口应处于高峰期,如果以接近甚至超过300万户计,仅其中按‘一夫一妇’计征的租调就有粟1000万石、帛500万匹左右”,由此“国家的租调收入总量应该是不减反增,取得良好的财政效益和社会影响”。其实,中国古代所推行的各种土地制度或政策的最重要动机之一,就是为了解决财政收入的...
孟学研究|梁涛:孟子“井地”非三代井田,而是为滕国设计的土地制度...
由于战国实行授田制,从理论上讲,当然应该归国家所有,不过孟子对此似还有更具体的考虑,这就是他所说的:“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卿以下”指大夫和士,他们受圭田五十亩,余夫指一家之中成年劳动力之外其余可以从事劳动的人,他们也可以受圭田二十五亩,按一个大夫或士家中有两名余夫计算,大...
隋唐前期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竟都是因为这个制度的实行
简单说均田制就是以地主所有制为前提,小土地制所有制为内容的国家所有制。均田制最大的前提就是国家掌握大量土地而均田制自从北魏产生以来也是历尽劫波。尤其是北魏末年,均田制根本就是完全被破坏。虽然是这样,但是均田制作为一种土地制度,它反映了世族地主所有制向庶族地主所有制转化的过程。在庶族地主所有制取代世...
史上的“均田制”与土地兼并(一)
1.秦朝国有土地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这类土地全部收回,归汉王室所有,然后再出租给佃农耕种,其收入不入国库,而属于王室。2.在秦统六国的过程中,各国贵族离散流亡,汉朝建国后对他们多加优抚,并恢复他们先前的封地。3.对建国功勋和近臣的土地封赏。4.对战争离散和人口死亡所产生的无主耕地,以“授田”方式分...
浅谈明清时期特殊的土地所有制:一田二主,对未来发展有哪些影响
从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那时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到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一种将土地分给个人的制度。再后来,曹魏时期的“屯田制”和唐朝的“均田制”,都是对土地资源的进一步管理和利用。这些制度的演变,都充分展现了历代统治者们统筹全局、深思熟虑的智慧和胸怀。他们不仅关心国家的...
晋文: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的嬗变
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大致可以说是战国、秦代授田制的改版(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除了露田的免老和身死归田,它的最大变化,也是均田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造和发明,其实就是打破常规,在授田时直接规定有一小部分属于受田者私有。尽管私有的桑田数量相对较少,但毕竟也使小农都有了自己的私有土地。这对于缓和矛盾,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隋文帝对府兵制进行改革,实行兵农合一,但战斗力弱且缺少土地
所以国家实行的是均田制,就是国家分配土地给老百姓,百姓死后国家收回土地再分给别人。到了唐朝初期这种制度效果还可以,但到了唐玄宗时期,由于人口的增长和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国家逐渐拿不出这么多的土地了。分到军户的土地越来越少,府兵制还规定,军户打仗自备粮食,这样一来,谁还愿意当府兵啊?
西方承认土地私有而新中国选择土地国有,七十年后双方差距有多大
三百年后,北魏孝文帝宣布实行“均田制”,把无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分配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并规定成年男子每人可得土地一百亩,这样的农民就成了自耕农。但均田制的弱点是:它必须建立在国家掌握的土地基础上,国家掌握的土地越少,均田制的根基越薄弱。虽然均田制规定“本人死亡后土地必须交公”,但真正交回公家...
中国从古至今到底有几种兵役制度?1949年5月6日解放军包围上海
商周两代中国没有真正进入封建社会,尤其商代还普遍是奴隶制,兵役制度不成熟。商代和西周兵役制度主要是义务兵制度,没有职业军队。不过,那个时代同今天很不一样,除了少量戍边的军队以外,国家没有常设军队。一旦战争爆发,在家种地的青年农民就会被编入作战部队,在军官指挥下战斗。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简述——封建社会篇
两税法实际上是在国家承认地主土地兼并的前提下,依据土地资产向地主征税,性质上属于地主利益的再分配,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北宋王安石变法之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是对“庸”的继承和发展,即使地主和官僚也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是对两税法税地的继承。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