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航空延误险获利300万的确涉嫌犯罪,但跟保险公司半毛钱关系没有
在本案中,保险标的(航班延误)是真实存在的,延误的原因如天气等是客观的(非李某主观造成),投保人故意造成的财产损失是没有的(李某真实支付了机票费用),在刑法第198条规定的保险诈骗罪罗列的五种具体诈骗行为中,李某不满足任何一条,也就是说,李某触犯保险诈骗罪的条件是不成立的。那么警方认定的另一项诈骗罪呢...
女子利用天气预报购买航班延误险,获利300万:真有商业头脑
当她发现哪个航班有可能会延误的时候,她就会用不同的身份证号去买好几张飞机票,然后再购买飞机延误险,一般来说她买一份航空延误险的保费只需要40元,如果飞机真的延误了,将会给她赔偿400~2000元不等,如果延误的时间特别长,甚至有可能要赔偿七八千。李女士在家中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非常详细地记录她所购买的...
要是大家都用 AI 预测航班延误,延误险还能存在吗?
接到保险公司报警后,警方介入认为,李某利用其亲友身份信息购买机票和飞机延误险,涉嫌在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险对象,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客观上存在刑法评价中的诈骗行为,同时诈骗金额已达到保险诈骗罪的追诉标准。在警方最新通报中称,李某多次伪造航班延误证明等材料,虚构航班延误事实...
她利用航空延误险获利近300万,我为啥就没有获赔过1分?
航空延误险正是抓住了这一痛点,收获了大量的“粉丝”,毕竟相关赔偿可以对冲航班延误带来的损失,但是各家公司的保险条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起赔时间不一样(有2小时、3小时、4小时等),保障范围不同(有的将航班取消、备降、返航等责任列为免责条款)、赔偿标准不一样(从200元到几千元的都有)。以支付...
女子利用航班延误赚三百万被抓,有律师称涉违法但不构成犯罪
有网友对南京鼓楼警方提出质疑称,延误、理赔,不都是保险公司自己定的规则吗?法无禁止即可为。李某的机票和保险都是实名制买的,航班延误又不是李某造成的,买票退票是她的自由。她“合理”地利用了漏洞,不应算是违法。但也有网友认为,航空延误险不应是彩票,李某的前述行为背离了航空延误险设立的初衷。
我遇到一群用“黑科技”卖保险的程序员
不过,地球有多危险,他心里是知道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为了保证自己幸福生活的小船儿不被什么突如其来的意外给掀翻,他想了个好办法——买保险。医疗险,人寿险,财产险买了个遍。买了半辈子保险,他估计也没想到,自己会变成一个“卖保险的”。故事还得从2016年说起。
利用多个身份购买机票 女子利用航班延误理赔300万被捕
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发现,利用航班延误进而进行理赔诈骗的案件此前已经发生过多起。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南京江宁公安分局高新区派出所侦破一起保险诈骗案,身为某企业高管的犯罪嫌疑人汤某冒用他人身份购买了707笔航空延误险,蓄意骗取保金14万余元,非法获利11万余元。从2019年10月起,汤某利用之前非法所得的他人...
利用“航班延误”获赔300万钻空子还是骗子?
对此,网友的争议也非常激烈,“人家确实花钱买了保险,那你航班延误了按约定就是要赔。”“李某只是利用了规则的漏洞而已。她犯什么法了?”“保险公司是不是该换精算师了?这大数据分析得还不如一个普通人。”不过,有保险业内人士指出,按约定,延误险理赔的前提是“实际乘坐”了延误的航班。而案件中李某和...
赚航延险赔付、直播卖保险 利用规则赚“赔付”算诈骗吗
据警方调查,李某先是在网络上挑选了延误率较高的航班,再去查该航班的航程中有没有极端天气,然后,利用自己和亲友的身份信息购买机票,每次购票都用四五个身份。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到40份不等的延误险。但她并不会去乘坐飞机,如果了解到航班可能不会延误,她就会在飞机起飞前把票退掉,减少损失,如果航班出现延误...
揭秘OTA平台保险销售“连环套”:默认勾选保险
其保险销售页面可选的保险产品还包括航班延误险(20元/人)、航班意外险(40元/人)、航空综合险(50元/人)。其航班意外险保险额度为:客运飞机意外伤害保险金最高150万元、客运飞机意外伤害医疗保险金最高3万元。套路2:不买保险难以享受“快速出票”除了普遍用“默认勾选保险”策略,一些OTA平台配以“快速出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