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项科研突破!上海成功实现中华鲟人工繁殖
中华鲟人工繁殖在沪取得成功,意味着我国又多了一处可以“自给自足”研究和保护中华鲟种群的研究机构。配制催产针剂。注射催产针剂。中华鲟妈妈准备排卵。中华鲟爸爸准备排精。中华鲟妈妈准备排卵。“得益于‘长江大保护’,我们用了20年时间,终于亲手人工繁殖出了上海的中华鲟!”中心副主任郑跃平博士激动地...
“中华鲟如果灭绝,就是河海之殇”
他和同学找到搬运工人,用人力车将冻得硬邦邦的白鲟和中华鲟运到长途汽车站,抬到了长途汽车的顶部固定好。由于白天有太阳、温度高,何舜平于晚上坐了夜班车,凌晨两点多到了水生所。他说,当时白鲟的数量已经不多,但没想到白鲟会越来越少,以这么快的速度灭绝。何舜平回忆说,白鲟解冻后被开肠破肚、掏空内脏和脑髓。...
拯救中华鲟:自然种群延续之艰
他和同学找到搬运工人,用人力车将冻得硬邦邦的白鲟和中华鲟运到长途汽车站,抬到了长途汽车的顶部固定好。由于白天有太阳、温度高,何舜平于晚上坐了夜班车,凌晨两点多到了水生所。他说,当时白鲟的数量已经不多,但没想到白鲟会越来越少,以这么快的速度灭绝。何舜平回忆说,白鲟解冻后被开肠破肚、掏空内脏和脑髓。...
我国首次用中华鲟冷冻精液完成中华鲟全人工繁殖
此次用于全人工繁殖的中华鲟精液,是今年9月29日采自中华鲟研究所人工驯养的一尾子一代中华鲟雄鱼,经超低温冷冻保存53天后,再解冻,与子一代中华鲟成熟鱼卵进行人工授精,受精卵经过100多个小时的孵化,于11月28日顺利出苗。截至29日,已有180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出苗。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于2006年立项,由中国长江三峡...
11万尾!中华鲟子二代个体首次进入繁殖序列
通过优化中华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和复苏技术,利用三峡遗传资源库中2020年冻存的中华鲟子二代雄鱼精子,成功开展了冷冻精子人工授精,受精率达到26.5%,孵化率超过80%,这表明超低温保存技术在中华鲟规模化人工繁殖方面具备了实际应用能力,初步解决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工作中雌雄个体发育不同步的限制。
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中华鲟的保护工作,先后通过物种及其关键栖息地立法保护,长期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人工群体保育,以及大量科学研究等,开展专门针对中华鲟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1.物种及其关键栖息地获得立法保护。1983年,我国全面禁止中华鲟的商业捕捞利用,1989年,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保护葛...
首次采用卫星追踪 千尾中华鲟下月路过南京
这次2020尾中华鲟的“长江之旅”从湖北宜昌开始。它们要游上2000公里,历经磨难,最终幸存者可在今年6月左右到达上海长江口。它们逐渐适应海水环境,然后就投入大海怀抱,然后再洄游到长江繁育下一代。“这2020尾中华鲟都需要提前‘绝食’,我们在放流前两三天就开始停止对它们喂食了。”中华鲟研究所水生态修复研究室...
全人工繁殖技术保障中华鲟永续生存
所谓亲本再次成熟,即雌鱼的再次产卵。据了解,研究所还将在11月份,用全人工技术对另一对刚成熟的中华鲟进行第一次人工繁殖。继全人工繁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野生方面也传来好消息:监测表明,葛洲坝下游附近水域已形成的目前长江上唯一并且自然繁殖规模日趋稳定的中华鲟产卵场,近年来产卵量稳定。
这个低调的基因库,保藏着长江鱼类的“生物密码”
2021年10月,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养殖的一条子一代雌鲟性腺成熟、要做“妈妈”了。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基因库中一批2020年采集冻存的子二代雄鱼精子开展人工授精试验,以此来检验冷冻保存中华鲟精子能否应用于中华鲟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结果显示,受精率达26.5%,孵化率超过80%,迈出了超低温保存技术在中华鲟规模化人工繁殖方面...
保护长江最后的“鲟”
截流后,中华鲟的生殖洄游路线被切断,原有的产卵场全部无法利用。无法再洄游到上游产卵场的中华鲟聚集在葛洲坝下,在葛洲坝近坝约4km的江段形成了目前唯一已知的稳定产卵场,然而其面积不足截流前的1%。大坝造成的滞温效应又缩短了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时间窗口。“中华鲟的适宜繁殖水温是18℃至19℃。大坝蓄水运行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