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里人们吃的稻米和肉从哪来,“考古中国”发布重要进展
“申遗”的时候我们讲,良渚古城遗址包括了古城、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还有一个瑶山遗址区,这样描述的时候,1000年被拉成了一条直线,压缩成了一个平面,普通人对这1000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演进,不清楚,眼前只有一张地图。这1000年里,良渚社会到底是怎么发展的,这些才是考古学家更在意的问题,...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国家的产生是文明形成的本质特征。良渚古城钟家港遗址考古发现的20万千克炭化稻谷表明,大量的稻谷资源被王国政权征用到王城内。也有考古物证显示,战争、刑罚和杀戮等暴力行为已经出现,祭祀等礼仪活动更是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良渚遗址的以上几个特征,并不包括以地中海和两河流域文明为基础所总结的、西方学术界...
国庆节记者探访良渚古城遗址
薄小雪认为,让良渚文化活起来,并不能只依靠置景,“我们结合遗址公园的特点举办了良渚小课堂、手工体验课、良渚动植物研学等活动,同时也会串联良渚博物院、瑶山遗址公园等周边景点,做整体性的参观动线设计。”所见所闻终有所念将良渚的故事带向远方在良渚博物院的展厅入口,记者看到排着队等待体验剪纸的游客,也看到...
喷植物精油、24小时监测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有高招
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是世界性难题,多雨、潮湿的环境,随时可能会给遗址带来坍塌、微生物病害等风险。良渚遗址是处在复杂型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且具有散点分布的特点,保护管理难度大。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良渚古城遗址有什么新的保护措施?植物精油抑制遗址微生物病害效果显著眼前这座13米高的“土墙”是老虎岭遗...
良渚遗址书写保护传承新篇章
????实验室同样也是良渚考古的“重要战场”。在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90后”宋姝正在细心拼接从古城内出土的动物遗骨。“民以食为天”,动物考古不但能回答“良渚人吃什么肉”的有趣问题,还能助力研究五千年前良渚社会的经济生活状况。????“多学科考古是近年来良渚考古的一件利器,我们有21位研究人员从事着...
“良渚”破解土遗址保护的世界性难题
高海彦:良渚遗址是典型的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兼具软土和高地下水位双重特性,特别容易出现渗水、苔藓霉菌等生物破坏,以及裂隙、冲沟、坍塌等病害,严重影响了遗址的保存寿命和展示(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关于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目前全球都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攻克这一难题,将为全世界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利用提供新路径...
安徽磨盘山遗址:以4000多年文化积淀,探问良渚的源头与边界|2023...
良渚文化以玉器为典型特征,但是其前身崧泽文化除了最高等级的东山村遗址外,其他遗址玉器发达程度较弱。崧泽文化、凌家滩文化及同时代周边文化位置关系示意图那么,良渚玉文化的源头在哪里?作为两大玉文化发展重镇,地处长江下游、前后相继,有时空关系的凌家滩和良渚是否有关联?
从沈家里遗址看良渚文化石器工业
沈家里遗址石器工业具有突出的特点良渚古城内外多处土台以及钟家港古河道的生活废弃堆积物中,发现大量与制作石器相关的成品、半成品以及磨石、燧石类加工工具,证明古城内外的石器生产活动相当发达。值得重视的是,古城内的石器加工场类遗址均未发现打制坯料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推知这里不存在制坯活动而是主业精加工,意味...
三星堆、石峁、良渚藏了多少秘密?一起探访三处遗址的“前世今生”
5号坑,在2020年的电视直播中,号称金玉满堂。残缺,但如果完整将是三星堆遗址迄今出土的最重的金面具,还有这把被网友称为“金铲铲”的金器,都在5号坑。因为器物多且细小,5号坑被搬到了实验室。3年过去,5号坑的变化实在不够显著。黎海超:就是这些小碎片,就是每一个小片都是单独的,要给它一个编号。给它...
当遗址保护走入可持续发展:让文化遗产有尊严地活下去
有尊严地活当遗址保护走入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科技手段不断“上新”便有了十足底气。两个月前,全国首个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专业实验室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揭牌启用。该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包括土遗址建造工艺实验室、土遗址修复实验室、模型模拟实验室等功能分区,以及标本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