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看台学生骂高官:曾经活过的清华大学精神
中新网12月7日电台湾《联合报》7日载文说,台湾清华大学的精神很抽象,既有梁启超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亦不乏陈寅格的“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更不会或缺老校长梅贻琦的“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总而言之,“清大精神”,难言哉!全文摘编如下:(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学生陈为廷在立法...
清华史上最牛校长,执校17年,手握巨款一生清贫,死后无钱下葬...
在清华,梅贻琦先后担任过教学、行政等多个职务,任职过程中逐渐坚定了梅先生办好教育的决心。当时的清华大学,当校长是个“苦差事”,常有校长教授被师生赶下台。从1928年4月至1931年6月,短短3年时间,清华先后经历了温应星、罗家伦、吴南轩3任校长。罗家伦曾当着全体师生的面提出辞职。结果学生们纷纷表示:“无论国父...
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始末,及王国维就聘导师经过丨梁启超丨陈寅恪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有言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位民国时期尤为杰出的国学大师是清华研究院首批聘请的“四大导师”(现今的清华研究院将李济并入一起称为“五大导师”),他们是当年清华研究院在国学研究及教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根本保证。据统计,清华...
民国双峰:陈寅恪与傅斯年(35)在台大的日子
当傅斯年执掌台大时,已是抗战胜利之后的第四任校长。这个时候,正是国民党大撤退,台湾地区大动荡、大混乱、大失控时期,学校内部房舍狭小,经费奇缺,校务混乱,学潮迭起。再加之几百万从大陆撤退的国民党军队、政府人员及家眷蜂拥而至,要求入学就读者,骤然增加。原在“台北帝大”时代只容几百人的校舍,根本无法容...
梅贻琦:“永远的校长”、西南联大“船长”,没他就没现在的清华
梅校长特别会招揽人才,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特别是赵元任与陈寅恪,一直与梅校长“保持着诚挚的友谊”。梅校长还对知识分子自由心态了解甚深,他鼓励教授们中西学术交流。他实行休假制度,教授工作一年后,就可以休假一年,赴欧美研究,学校开支一半薪水,并给予往返路费。这个传统在西南联大时结...
梅贻琦:现代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准确地说,梅贻琦是包含叶企孙、陈寅恪等人在内的众多人通过“教授治校”体制推选出的校长,他在思想上也是维护这一制度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梅贻琦一生服务清华长达47年(北京清华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担任校长31年(其中北京清华大学17年,新竹清华大学7年),开创出清华黄金时代和西南联大奇迹的教育盛景,将本是“落后生”的民族教育...
【云飞杂记】真菌传之行路难
这年天气寒冷,清华大学住宅本来装有水暖设备,因为经费短缺无力供气,各家取暖只好自理。陈寅恪生活穷苦,又眼盲,将书斋名曰“不见为净之室”,失望之极,自然无心千里迢迢去南京开会。健客:听过陈寅恪卖书买煤的故事。云飞:卖书确有其事,卖书得来的钱贴补家用也是有的。但说卖书是为了买煤,就不好说了。
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推荐陈寅恪,校长:他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
在这个问题上,或许九十多年前陈寅恪先生受聘于清华大学国学院的故事,可以提供许多启发。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时,当时最负盛名的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摇头道:“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
回顾陈寅恪北京岁月,做过蔡锷秘书,36岁成为清华导师
在长期的颠沛流离和日夜研读中,本来就有眼疾的他,双眼近乎失明。1945年春,陈寅恪受英国皇家学会之约飞赴英国治疗眼疾,但疗效不佳。回到国内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专程到南京看望他,聘请他重回清华任教。1946年10月,陈寅恪夫妇将两个女儿留在南京读中学,携小女儿美延自南京北上,重返阔别九年的清华大学任教。当时清华...
校长挽留,钱钟书:放眼整个清华,我没觉得哪个教授能当我的导师
由此,大名鼎鼎如陈寅恪,钱钟书也是不买账的。这也是钱钟书性情使然,毕竟同时作家也好,学人也好,钱先生几乎没有对其中任何一个作过更多正面肯定。早在1933年清华毕业之时,当时校长梅贻琦挽留钱钟书,结果这位只有23岁的年轻人脱口而出来了一句:“放眼整个清华,我没觉得有哪个教授能当我的导师。”这样的狂言,也是清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