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迈向媒介的个体化——基于媒介学视域的分析
按照基特勒所言,媒介有储存、传输和处理信息的功能(基特勒,2013:261),智能体在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与个体的深度嵌合。首先是能够实施端侧的个人信息储存,无论是个体生成的,还是与线上平台互动产生的,都储存在个人终端;继而可以将端侧的信息与云端的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处理,这包括跨平台、跨系统的信息整合;第三步则...
基特勒、德国媒介理论与中国媒介研究——杰弗里·温斯洛普-扬教授...
访谈中介绍了基特勒媒介理论的学术脉络与思想内涵,主要观点有:基特勒早年文学研究为其媒介研究奠定了分析基础;任何媒介都具有物质性,但不等同于物质材料,媒介决定我们的现状,可以从媒介角度考察中国现代性进程;媒介考古学发掘历史盲点,当下媒介考古学呈现为政治性、技术先验与反人类时间这三种趋向;“文化技术”理论强调阅读...
课程讲座 | 基特勒媒介思想与德国媒介研究
讲座结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社会背景,分析为何此时麦克卢汉的思想能够进入德国学界,基特勒又是如何融合麦克卢汉、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和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来发展媒介理论,并重点介绍“媒介决定了我们的境况”、“传播的物质性”和“媒介网络”等基特勒的核心媒介思想。嘉宾介绍吴璟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德...
理解媒介就意味着理解人性丨“新闻与传播学译丛”上新
“媒介决定了我们的处境”。——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留声机电影打字机》1969年,计算机网络开始出现。1993年,蒂姆·博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2004年,Facebook上线。今天,网络、互联网、社交媒体,似乎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此时,我们还需要再提“新媒介”吗?何为新媒介,它又新在哪里?新媒介与社会之间...
何谓“媒介物质性”:一种马克思主义视角的辨析
媒介的物质基础设施和技术从来都不是中性的,它们总是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权力关系、意识形态等紧密相连。“媒介是社会生产的对象和系统,它们将世界呈现出来,像任何入学考试一样接纳和排斥主体。”[9]媒介作为社会生产的对象和系统,不仅反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在塑造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在现代技术的相互...
“裸露”的朋友圈:媒介域视角下中国青年的传播隐私管理
然而,盲目勾选条款的背后也会留下隐私泄露的隐患(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上文所述的“个性化广告推荐”便是一种印证,用户不知决定“广告是否被推荐”的掌舵者其实是用户自身。综上,朋友圈的传播隐私管理需要将用户、媒介、应用研发者等多方行动主体共同纳入其中进行思忖。当信息传播环境安定有序,媒介、用户、应用研发者等多元主体基本达到...
探究“文化的数据”:后人文主义媒介史书写的兴起与发展
由此出发,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对媒介范式的确定,也就是说,媒介究竟以何种方式决定我们的境况?尽管没有严格的媒介定义,但是基特勒已经通过充分的论述勾勒出他所理解的媒介的样态:基特勒认为,从城市空间、书写印刷到留声机、电影等模拟技术,再到数字化的计算机,媒介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能够记录、传输和处理数据的实体,其意...
复活、断亲与媒婆:技术撩拨下的人类交流
沟通失败之处,真理赫然呈现。无论是AI复活、血缘断亲还是王婆做媒,都体现了现代人对沟通的过高期待以及这种期待在现实面前遭遇的频频失败——人类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皆源于此。在亲子、师生、恋人之间,我们总是希望彼此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而如电报和人工智能这样能穿越时空的媒介技术总会对我们的这个愿望火上浇油。
刘海龙丨重新理解“媒介决定论”
除了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波兹曼(NeilPostman)、莱文森(PaulLevinson)、洛根(RobertLogan)等北美媒介环境学学者的成果还在不断地被译介到中国外,近年来对法国学者德布雷(RégisDebray)、斯蒂格勒(BernardStiegle),德国的基特勒(FriedrichKittler)、克莱默尔(SybilleKraemer)的成果及媒介考古学等更精细...
深柳读书|具身性之思想溯源、概念廓清与学科价值 ——一种对具身...
若我们对身体的态度仅仅停留在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传统路径上,我们不过是在旧有的传播研究范式中丰富新的研究对象及其经验材料,这种“新瓶装旧酒”虽有其研究的必要和价值,但在当下产生不了学科的实质性创新。因而有学者指出,一旦打破大众媒介技术视域下局限的理论框架和范畴就会发现,身体从未在传播中缺席。这恰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