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妮伶:儒家实践智慧再认识——以孔孟论 “权”为视角
儒家哲学中与实践智慧较为接近的概念是“权”,孔子提示了实践智慧作为道德判断力的本质,孟子则通过“嫂溺叔援”对目的—手段的合理性的论述以及“权知轻重”的阐发,将道德判断力的根源落实在人的良心善端上,并借助对“举一废百”的大力批判回归了孔子“权”论以“时中”为内核的基本立场。儒家实践智慧体现出贯穿...
俗话说:“男女授受不亲”,其实后半句才是精华,老祖宗可不保守
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才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权"在这里指的是权变,即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孟子认为,虽然平常应该遵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但在紧急情况下,救人要紧,可以变通行事。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儒家的人文关怀,也展示了其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智慧。曲解与误读:后世对孟子思想...
曹景年: 荀子礼学思想——以孟荀对仁礼关系的差异建构为视角
最后,孟子主张当仁与礼发生冲突时,要改变礼以符合仁,这就是著名的“权变”思想,其典型例子是嫂溺援手的故事: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古人说“男女授受不亲”,下半句才是精华,可惜十人九不知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淳于髡提出的问题是,男女授受不亲这是一条...
中庸之美
孟子响亮地回答:“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在特定情况下,要灵活变通,若是个书呆子,食古不化,我去找个竹竿来,我去喊个女的来,那就害死人了,孟子斥之为“豺狼”。当然,灵活性不能无限放大,一般情况下,要以礼行事。离开原则性仅谈灵活性,就会走向中庸的反面,“...
杨海文:激进权智与温和权慧——孟子经权观新论(一)
援嫂以手之“权”与执中无权之“权”又有所区别,《朱子语类》卷56指出:“‘执中无权’之‘权’稍轻,‘嫂溺援之以手’之‘权’较重,亦有深浅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轻就是温和,重就是激进。换句话说,孟子“经而权”的伦理智慧包括温和、激进两个层面,背反于经的激进权智又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李洁案真正的受害者是谁?
尽管在现代社会,握手已经成了一种在正式场合男女通用的社交礼节,但在我国古代,男女之间的握手也被视为“事关风化”,列为社会之大禁忌,故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甚至还有过“嫂溺援之以手”是否合理的争议——由此也可以见出性关系与握手之间的内在联系来。
光明日报: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孔子之后,孟子完善并明确了类似的经权思想。《孟子·离娄上》记载了孟子与淳于髡的一段著名对话:“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这段对话很好地诠释了坚守行事原则和事急从权的重要性。到了汉代,董仲舒...
说闻解字:援
淳于髡又问,“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孟子说,“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淳于髡是雄辩家,他的问题当然远远不止于此,嫂溺的问题只是铺垫,然后才图穷匕见,“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天下都落水了,夫子为什么不伸出援手呢?孟子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说,“天下溺...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亲”下半句才是经典所在,古人说得有道理吗?
接下来咱们说说这下半句——“嫂溺援之以手”。这句话和上半句一个出处,全句是这样:嫂溺援之以手,权也。从字面意思看,咱们可以解读为:嫂嫂如果掉入水中,小叔子应该出手相救。在当时保守的古代,孟子曾经因为这个问题和淳于髡争论过,原文如下:淳于髡曰:“嫂溺,援之以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