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在千秋!孝文帝告别平城,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拓跋氏改姓元
因此,他特别召见了拓跋澄,将自己假意南征、实为迁都的计划和盘托出,提出要迁都到中原之地,实行文治。拓跋澄对孝文帝迁都的打算极力赞成,孝文帝非常欣慰。这里有一个问题:反对孝文帝南征的拓跋澄,为什么对迁都一事却十分支持呢?这是因为拓跋澄本人就是一个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北魏皇族成员。他从幼时起就接受中...
孝文帝为什么迁都洛阳?是想要混一天下还是深化汉化改革?
辑诸史料,北魏前期诸君,遣使巡行均不明载“宣扬风化”的目的,但至孝文帝多次出现以宣扬“风化”为目的巡行的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迁都洛阳后北魏正统地位的巩固。孝文帝具有明确的天下意识和君临天下的胸怀。迁都洛阳前,元澄曾谓孝文帝曰:“今陛下以四海为家,宣文德以怀天下,但江外尚阻,车书未一,季世...
北魏孝文帝:崇拜嵩山,入驻中原,实行汉化
孝文帝是北魏的汉化运动主要倡导实施者,他登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在统一的北方大胆实行汉化运动,其主要的内容有迁都洛阳、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进行汉化改革。(1)迁都洛阳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他采用各种办法说服大臣,...
北魏洛阳城洛汭里和洛滨里方位考
然而,随着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一系列诏令的颁行,羽林、虎贲作为“代迁人”,不再是皇帝近侍武官的专称,即由中央宿卫之士(即近侍武官)开始向普通宿卫之士转变。也就是说,他们的政治地位开始低落,完成了由官到兵的转变。,且规模可观,约占北魏洛阳城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强。由此可见,北魏迁都洛阳后,京城驻扎着规模庞大...
汉魏洛阳城阊阖门:将相王侯今何在?
至北朝,孝文帝从大同迁都洛阳,沿用汉洛阳旧都并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视为延续中原正统。孝文帝命穆亮、李冲、董爵负责洛阳整体的重建工程,蒋少游、董尔、王遇等效法魏晋并参考南朝负责宫室的规划,以争南北之正统。北朝石裹斗栱南朝石塔残件-北魏洛阳城改造-...
山西话·山西历史名人故里|北魏故都,见证孝文帝风云
北魏长期设都于平城(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
河洛地理:寻迹洛阳十三朝 北魏
北魏开国之初就重用汉族士人,建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为更好地推行汉化改革,完成统一全国的千秋大业,决意迁都洛阳,从此开启了北魏的洛阳时代。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汉魏洛阳城是西晋旧都,历经战乱,残破不堪,北魏迁都后重整宫室,并扩建外郭城,使其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
北魏迁都与分裂:迁都后40年的衰亡探秘
后来,隋炀帝迁都洛阳,宋太祖也曾试图迁都,两位皇帝都隐含着避免旧势力控制的目的。孝文帝也试图摆脱草原部族元老的控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魏皇权的独立性自此更加明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子母死"制度的废除。北魏初年实行这一严格的制度,是为了防止政治势力影响过大,但迁都后,这种影响大大减弱,"子母死"也...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仅是为了大兴文治,更是为了早日实现一统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南北朝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孝文帝在主观上要营造一个天下一统的大帝国,那么唯有先实现武力上的征服才有可能实施这一宏伟构想;客观上,北魏政权长期处在南北势力的中间地带,急于彻底摆脱军事上的困境。迁都洛阳是消除以上两个矛盾的最佳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孝文帝...
团灭北魏王朝百官的屠刀最终也砍向了尔朱荣自己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极为激进的汉化政策,从民族融合、文化进步的角度看,可谓功在千秋的伟业。但早在“河阴之变”前十年左右,以高欢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就在盛世中看到了北魏政权的隐忧。北魏政权前中期的核心疆域在今日内蒙古南部和山西北部的代北地区,统治中心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因此其边防资源主要集中在北...